期刊文献+

《外国哲学》

作品数223被引量39H指数2
《外国哲学》(半年刊)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由赵敦华教授任主编,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组稿。本刊采取“双盲”审稿制度,除了收录外国哲学历史和经典的诠释性论文外,本刊也特别注重发表史论结合...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哲学》约稿启事
1
作者 《外国哲学》 2019年第2期258-259,共2页
《外国哲学》是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业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两辑。《外国哲学》坚持以学术为本的原则,倡导对哲学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以及对各种哲学观点、思潮、著作、论文的批评性评论。《外国哲学》采用... 《外国哲学》是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业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两辑。《外国哲学》坚持以学术为本的原则,倡导对哲学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以及对各种哲学观点、思潮、著作、论文的批评性评论。《外国哲学》采用国际通用的"双盲"审稿制度。作品一经录用,我们即付稿酬,版权则归商务印书馆所有。欢迎其他出版物转载,但须得到原出版方的书面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出版物 原创性研究 审稿制度 外国哲学 约稿启事 批评性 商务印书馆 学术为本
原文传递
“无限”的历史
2
《外国哲学》 2022年第1期272-273,共2页
本次专栏系A.W.Moore教授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四场同名系列讲座。A.W.Moore是牛津大学哲学系教授,牛津大学圣休学院教导学者。2015年以来,他与Lucy O’Brien一同担任了MIND杂志的联合编辑。最近的专著是《无限》第三版扩充版(Routledge... 本次专栏系A.W.Moore教授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四场同名系列讲座。A.W.Moore是牛津大学哲学系教授,牛津大学圣休学院教导学者。2015年以来,他与Lucy O’Brien一同担任了MIND杂志的联合编辑。最近的专著是《无限》第三版扩充版(Routledge,2019)和《语言、世界和极限:语言和形而上学哲学论文集》(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和外国哲学研究所合办,得到了北京大学学者海外访问研究计划的慷慨资助。讲座由王小塞教授组织和主持,并特邀四位讨论者在讲座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精要将与讲座内容一同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大学 北京大学 哲学论文集 哲学系教授 小组讨论 讲座内容
原文传递
从伪善到“道德伪善”:伪善何以是通往德性的路径
3
作者 刘媛媛 《外国哲学》 2021年第2期271-290,共20页
伪善概念因其复杂性而饱受争议。一方面,伪善是备受谴责的恶性;另一方面,礼貌、谦逊等德性即便隐含伪善也被赞美,进而也有人将伪善看作某种实践德性。近年来,以巴特森为代表的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研究揭示出“道德伪善”现象的广泛存在,... 伪善概念因其复杂性而饱受争议。一方面,伪善是备受谴责的恶性;另一方面,礼貌、谦逊等德性即便隐含伪善也被赞美,进而也有人将伪善看作某种实践德性。近年来,以巴特森为代表的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研究揭示出“道德伪善”现象的广泛存在,即人们会有意识地佩戴伪善面具,做出高尚选择来引导他人相信自己具有德性,但尽量避免贯彻这些会损害自身利益的选择,这更进一步混淆了伪善与德性的关系。为了弄清楚伪善与德性何以统一的问题,本文首先引入康德和曼德维尔等哲学家对伪善的对立讨论,进而通过分析伪善的核心要素来阐释这一概念的不同伦理面向,最后论证:中道的伪善并非德性,但可以成为人们摆脱“道德伪善”并通往德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善 道德伪善 不一致 德性 中道
原文传递
《文化的哲学辩护:来自儒学和卡西尔的视角》梗概
4
作者 项舒晨 吴万伟(译) 《外国哲学》 2022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对于儒学和中国传统而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在“文”这一术语的无所不在和显著地位上。从自然纹理到构成文章的单个文字,还可以用来指称文学、人之所以为人的修身使命—文化本身,这一切都可以用“文”来指代。在西方,新康德... 对于儒学和中国传统而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在“文”这一术语的无所不在和显著地位上。从自然纹理到构成文章的单个文字,还可以用来指称文学、人之所以为人的修身使命—文化本身,这一切都可以用“文”来指代。在西方,新康德主义者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可以说是最伟大的文化哲学家,他受益于18世纪歌德时代的德国人文主义极深,其《符号形式的哲学》是为人类文化辩护的系统性著作,认定文化应该成为哲学研究的适当对象。可以说,儒学和卡西尔的人文主义十分类似,只有通过人类创造出的文化“形式”,我们才能留出理想的人文世界(意义世界)自由挥洒的空间,从而完美实现世界或自我的存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尔 《文化的哲学辩护:来自儒学和卡西尔的视角》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东学西渐”——历史回溯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陶 《外国哲学》 CSSCI 2018年第S1期135-190,共56页
20世纪,诸多一流的西方哲学家有意识地关注和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其中有杜威、罗素、雅斯贝尔斯、斯宾格勒、汤因比、海德格尔、马丁·布伯、鲁道夫·奥托、荣格、弗洛姆、李约瑟等世界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表现出对于... 20世纪,诸多一流的西方哲学家有意识地关注和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其中有杜威、罗素、雅斯贝尔斯、斯宾格勒、汤因比、海德格尔、马丁·布伯、鲁道夫·奥托、荣格、弗洛姆、李约瑟等世界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表现出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向往和认同,还择取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源进行哲学创建.除此之外,众多西方学者更是以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现代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倡导中西哲学的对话与融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中西会通 哲学创新
原文传递
亚里士多德六个层次的质料学说
6
作者 吕纯山 《外国哲学》 2021年第2期1-16,共16页
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质料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火、气、水、土四元素这样的最初质料,而这一意义上的质料并非哲学史上因误解而产生的可与柏拉图的“接受者”或“容器”概念相融贯的普遍的“原始质料”... 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质料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火、气、水、土四元素这样的最初质料,而这一意义上的质料并非哲学史上因误解而产生的可与柏拉图的“接受者”或“容器”概念相融贯的普遍的“原始质料”;有由四元素构成的骨和肉这样的同质体;有由同质体构成的脸和手臂这样具有一定功能的异质体;还有由同质体和异质体共同构成的终极质料,如躯体,后者就是与形式构成复合物的被亚里士多德讨论最多的质料;还有一个层次的质料,也就是在三本原变化生成理论中的质料,所有的生成变化都符合“质料、形式和缺失”的三元模式。除了这五个层次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质料,还有一层知识论意义上的、普遍的质形复合物中的质料。本文澄清亚里士多德六个层次的质料的学说,旨在呈现不同层次质料的不同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初质料 同质体 异质体 终极质料 变化模式
原文传递
融通与断裂:萨特与梅洛-庞蒂关于“我思”的对话
7
作者 黄笛 《外国哲学》 2021年第2期187-209,共23页
本文在梅洛—庞蒂前期哲学“先验自然主义”的整体问题脉络中考察他在“沉默的我思”名目下提出的主体性概念,并将其与萨特的“前反思的我思”进行比较。先验自然主义的要义是:意识的先验维度不离其自然根基。知觉二重性和运动的二重性... 本文在梅洛—庞蒂前期哲学“先验自然主义”的整体问题脉络中考察他在“沉默的我思”名目下提出的主体性概念,并将其与萨特的“前反思的我思”进行比较。先验自然主义的要义是:意识的先验维度不离其自然根基。知觉二重性和运动的二重性表明,先验与自然之“不离”应被理解为双向奠基关系。对感觉和他人现象的考察则展示,主体性本身也不免于此二重性。然而,梅氏最终未能维持二重主体性中双向奠基关系的微妙平衡,而是将“我思”的明证性最终归结于知觉场域的事实存在的确定性,此即前人格的、与自然交融的“沉默的我思”。萨特的“前反思的我思”则是不可变格的第一人称视角,是主体性与世界、与自身的断裂。二者各具原初性,其关系乃双向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的我思 前反思的我思 萨特 梅洛—庞蒂 先验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执行主编的话
8
《外国哲学》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本期《外国哲学》由如下栏目组成:“汉语哲学”圆桌会议笔谈、基督教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分析哲学研究、海外学者讲坛、学术争鸣。北京大学汉语哲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2022年3月26日召开,同时举行汉语哲学圆桌会议。会议大腕云集,... 本期《外国哲学》由如下栏目组成:“汉语哲学”圆桌会议笔谈、基督教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研究、分析哲学研究、海外学者讲坛、学术争鸣。北京大学汉语哲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2022年3月26日召开,同时举行汉语哲学圆桌会议。会议大腕云集,学人们聚焦汉语哲学这一论域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展开全面的理论探索,讨论的焦点是:是否有汉语哲学,即汉语哲学的提法是否成立?汉语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汉语哲学’圆桌会议笔谈”栏目的文章,选自圆桌会议与会者的发言。相信阅读此栏目文章的朋友定会有所斩获。“基督教哲学研究”刊登了徐龙飞教授的论文《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信理形成背景的历史政治哲学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主编
原文传递
栏目主持人寄语
9
《外国哲学》 2021年第2期108-108,共1页
本期分析哲学专栏中的三篇论文主要偏重于语言哲学的讨论。在第一篇论文中,何嘉诚先生主要处理的是关于索引词的卡普兰式语义学所面对的“答录机难题”。根据大卫·卡普兰的理论主张,所有具有“我现在不在这里”形式的话语都是假的... 本期分析哲学专栏中的三篇论文主要偏重于语言哲学的讨论。在第一篇论文中,何嘉诚先生主要处理的是关于索引词的卡普兰式语义学所面对的“答录机难题”。根据大卫·卡普兰的理论主张,所有具有“我现在不在这里”形式的话语都是假的,而答录机案例中出现的话语对这一主张带来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主持人 索引词 大卫 卡普兰 语言哲学 语义学 分析哲学
原文传递
《外国哲学》约稿启事
10
作者 《外国哲学》 2020年第2期338-339,共2页
《外国哲学》是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业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两辑。《外国哲学》坚持以学术为本的原则,倡导对哲学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以及对各种哲学观点、思潮、著作、论文的批评性评论。《外国哲学》采用... 《外国哲学》是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专业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两辑。《外国哲学》坚持以学术为本的原则,倡导对哲学问题的原创性研究,以及对各种哲学观点、思潮、著作、论文的批评性评论。《外国哲学》采用国际通用的"双盲"审稿制度。作品一经录用,我们即付稿酬,版权则归商务印书馆所有。欢迎其他出版物转载,但须得到原出版方的书面授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稿启事 《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古印度哲学中的一元与多元倾向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渊源
11
作者 姚卫群 《外国哲学》 CSSCI 2018年第1期204-218,共15页
古印度哲学中的主要派别通常都有一个产生很早的理论框架,有关的哲学理论一般都包含在其中.这种框架在印度历史上流行的时间极长,是一些影响极大的重要哲学体系.这些框架或体系一般有两种重要的倾向,即一元的理论倾向和多元的理论倾向.... 古印度哲学中的主要派别通常都有一个产生很早的理论框架,有关的哲学理论一般都包含在其中.这种框架在印度历史上流行的时间极长,是一些影响极大的重要哲学体系.这些框架或体系一般有两种重要的倾向,即一元的理论倾向和多元的理论倾向.从总体上看,吠檀多派中的不二论和佛教中的瑜伽行派属于前者,而胜论派、正理派、数论派、瑜伽派、弥曼差派、耆那教、顺世论以及多数佛教分支属于后者.这两大类体系的主要思想在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的许多论述中都可以发现其雏形或渊源.梳理和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印度哲学的历史发展线索,认识其重要特色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论 多元论 奥义书 印度哲学 东方文化
原文传递
汉语佛教哲学的文体和方法
12
作者 李四龙 《外国哲学》 2022年第2期41-45,共5页
“佛教哲学”是现代词汇,源于现代西方佛教学术体系,其内涵以知识论、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和语言哲学为主。在中国佛教史上,“佛教哲学”有其对应的历史名称,“义学”。精于此道的僧人,常被称为“义学僧”“义学沙门”或“义学大德... “佛教哲学”是现代词汇,源于现代西方佛教学术体系,其内涵以知识论、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和语言哲学为主。在中国佛教史上,“佛教哲学”有其对应的历史名称,“义学”。精于此道的僧人,常被称为“义学僧”“义学沙门”或“义学大德”。他们有相对集中的议题,也有基本类似的讨论方法。这个群体还有一个共性,即大多参与翻译、讲解佛经。而在中唐以后,随着译经高潮的消退,讲经活动的衰微,这个群体在中国佛教史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哲学 佛教义学 佛学思想
原文传递
栏目主持人寄语
13
《外国哲学》 2021年第2期185-186,共2页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是中国现象学译介和研究的发轫之所。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现象学研究在北京大学始终赓续不绝。由于各种际遇的因缘汇聚,北大的现象学研究不仅展示出研究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也带有不同时期独特的历史色彩...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是中国现象学译介和研究的发轫之所。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现象学研究在北京大学始终赓续不绝。由于各种际遇的因缘汇聚,北大的现象学研究不仅展示出研究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也带有不同时期独特的历史色彩。不管斗转星移,贯穿北大现象学研究的学术宗旨始终如一。这就是在求真意志的推动中,通过广泛的国际对话以及同历史上其他哲学传统之互鉴,不断寻求拓展“现象”的范围,揭示“现象”的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主持人 现象学研究 学术宗旨 求真意志 哲学传统 国际对话 个人风格 丰富意蕴
原文传递
《希腊哲学史》前言
14
作者 汪子嵩 《外国哲学》 2021年第1期2-13,共12页
我们着手编写的是一部预定为四卷本的古代希腊哲学史。编写这样多卷本的断代西方哲学史,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打算怎么写,写成一部什么样的哲学史?必须先简单谈谈我们对哲学史的一些看法。一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 我们着手编写的是一部预定为四卷本的古代希腊哲学史。编写这样多卷本的断代西方哲学史,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打算怎么写,写成一部什么样的哲学史?必须先简单谈谈我们对哲学史的一些看法。一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古代希腊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开始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它是人类认识历史的一部分,在人类认识史特别是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就是想将这一部分人类认识的历史写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史 文化发展史 希腊哲学史 人类认识史 多卷本 《希腊哲学史》 古代
原文传递
政治清白 信念坚定——回忆洪谦
15
作者 梁志学 《外国哲学》 CSSCI 2018年第2期6-11,共6页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洪先生已经逝世25年.我在北京大学上学时期是他的学生,在科学院哲学所工作时期,经常向他求教,来往甚多.有几件往事,难以忘怀,现在书写出来,作为对他的纪念.
关键词 信念 科学院 政治 书写 上学 时期 哲学
原文传递
康德的“幸福悖论”
16
作者 张菲亚 《外国哲学》 2021年第2期70-86,共17页
康德认为幸福是人的目的,但这一表述中存在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说法:一方面他认为所有的目的都是行动者自由选择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幸福的目的是我们必然拥有的。幸福同时是自由的与必然的,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 康德认为幸福是人的目的,但这一表述中存在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说法:一方面他认为所有的目的都是行动者自由选择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幸福的目的是我们必然拥有的。幸福同时是自由的与必然的,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化解这一“幸福悖论”。本文认为,作为有限的感性存在者,我们必然拥有幸福的目的;但从“自由的任意”的角度理解,幸福是任意给自身制定的准则而被我们自由地意愿。在这个意义上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能够被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幸福 自由 必然 任意 意志
原文传递
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对极微说的破斥策略
17
作者 陈帅 《外国哲学》 CSSCI 2017年第2期275-293,共19页
本文基于《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唯识二十论》《观所缘缘论》等论典检讨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对极微说的破斥策略,并考察在其影响下产生的汉传唯识学与瑜伽行中观派对其破斥策略的继承.在笔者看来,虽然各部论典的目的都是要破斥极... 本文基于《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唯识二十论》《观所缘缘论》等论典检讨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对极微说的破斥策略,并考察在其影响下产生的汉传唯识学与瑜伽行中观派对其破斥策略的继承.在笔者看来,虽然各部论典的目的都是要破斥极微实有,但《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主要从“破常论”的角度正面破斥极微说,而《唯识二十论》《观所缘缘论》则主要从“破外境”的角度进行破斥.代表汉传唯识学的《成唯识论》及代表瑜伽行中观派的《摄真实论》吸收了“破常论”和“破外境”两种角度的破斥策略,并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行派 极微说 破斥策略 破常论 破外境
原文传递
卷首语
18
作者 《外国哲学》编辑部 《外国哲学》 2020年第1期4-4,共1页
《外国哲学》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创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研究外国哲学的新学风、新传统,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经与商务印书馆商议,从第十五辑开始,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承担《外国哲学》的组稿、... 《外国哲学》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创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研究外国哲学的新学风、新传统,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经与商务印书馆商议,从第十五辑开始,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承担《外国哲学》的组稿、编辑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国哲学》稿件的学术水准,我们采取了国际学术刊物通行的"双盲"审稿制度。除了继续发表对外国哲学历史和经典的诠释性论文外,本刊将特别注重发表史论结合、批判性评论、中外哲学比较等方面的佳作。我们衷心希望全国同仁鼎力襄助,不吝赐稿,把《外国哲学》办成群贤毕至、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制度 学术水准 外国哲学 史论结合 全国同仁 卷首语 商务印书馆 学术园地
原文传递
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哲学与国家政治思想研究
19
作者 徐龙飞 《外国哲学》 2019年第2期56-114,共59页
包括上帝三位一体论、创世论以及人文论在内的托马斯的神学与哲学思想,是其法哲学与国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其法哲学与国家政治思想又是哲学、法哲学以及政治思想史中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他不仅远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上哲学与实... 包括上帝三位一体论、创世论以及人文论在内的托马斯的神学与哲学思想,是其法哲学与国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其法哲学与国家政治思想又是哲学、法哲学以及政治思想史中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他不仅远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上哲学与实践哲学传统,而且上承基督宗教教父哲学,特别是奥古斯丁的思想,从而提出法即理性的秩序、共同的福祉等重要标识,并进而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人自身的自由与正义。一方面,与奥古斯丁如出一辙的是,托马斯不仅认为自然理性(亦即人的理性)是自然法的基础,自然法起源于人的理性对于逻各斯的理解,而且他更将自然法视为国家政治思想的神学伦理学基础;另一方面,他从其神哲学出发,将完满而完美的神性视为人性完满而完备的基础,将自由视为人的本质属性,视为达到终极之善的基础;第三方面,他不仅以实践哲学方法论将自然伦理与实证法联系起来,而且强调普遍适用的自然法是实证法的基础,实证法包含自然法诫命,其目的在于阐释与实现自然法。在阐释法的意义基础上,托马斯将法更为细致地划分为相互关联的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实证法)、神法(盟约之法),进而阐释与分析它们与国家法律秩序、政治秩序之关系,由此而阐释与分析国家的起源、类型及其属性,并且认为国家的任务与目的必须与人的目的相一致,必须在立法以及所有法律事物与事务中合乎正义。最终,托马斯在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正义学说之基础上不仅提出法律正义之思想,而且将正义视为法与国家政治思想之精髓,并且由此而提点出国家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法哲学 自然法 正义 国家政治思想
原文传递
人类的有限
20
作者 A.W.Moore 隋婷婷(译) 王小塞(译) 《外国哲学》 2022年第2期281-300,共20页
回顾无限思想史的早期近代时期,这一阶段始于勒内·笛卡尔的著作。作为一位典型的启蒙哲学家,笛卡尔试图运用我们对“有限”的经验建立对“无限”的理解。笛卡尔认为,我们关于无限的观念一定起源于某种自身“无限”的存在;事实上,... 回顾无限思想史的早期近代时期,这一阶段始于勒内·笛卡尔的著作。作为一位典型的启蒙哲学家,笛卡尔试图运用我们对“有限”的经验建立对“无限”的理解。笛卡尔认为,我们关于无限的观念一定起源于某种自身“无限”的存在;事实上,这也是他对上帝存在的主要论证之一。但很多经验主义哲学家对此提出异议,他们希望从人们无法直接经验到无限这一事实推出我们并不曾对无限有过任何概念。伊曼努尔·康德在其中充当了典型的仲裁者角色。文章将从对历史的反思转向更一般性的关于我们自身有限性的思考,特别是以下问题:如果可以永生,我们是否愿意永生?对于自身有限性的思考把我们带到了何处?我们对无限究竟有怎样的理解?此处将论证对于我们自身有限性的理解是理解无限的基础。但这里还有一个必须思考的悖论:我们对自身有限性的理解使我们对于无限有所把握,但也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无限。文章将概述一种应对这一悖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康德 永生 死亡 存在 艾丽斯·默多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