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1805被引量34413H指数34
本刊为南京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类期刊,1956年创刊。连续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4、5、6、7、8、9版(2000年至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7年至今)、...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南京医学院学报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436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442/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1,8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
1
作者 李钢 徐心阳 +3 位作者 刘鸿 李明辉 顾嘉玺 倪布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行TEVAR联合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以及中期随访的临床材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11/111),30 d内病死率为3.6%(4/11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0个月,全因病死率为6.3%(7/111),主动脉相关的病死率为2.7%(3/111),主要并发症中脑血管意外3例(2.7%),截瘫2例(1.8%),近端逆撕形成A型主动脉夹层1例(0.9%),支架内漏2例(1.8%),支架移植物引起远端新发破口3例(2.7%)。进行主动脉二次干预的有4例(3.6%),其中3例(2.7%)腔内手术,1例(0.9%)开胸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结论:TEVAR联合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仍缺乏长期的观察结果数据。此外,开窗技术流程亟待规范统一,相关设备也待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体外开窗技术 左锁骨下动脉 支架内移植物
下载PDF
基于配对检验的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丁勇 张蓓蓓 吴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配对检验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提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根据2004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甲肝传染病月发病数... 目的:探讨基于配对检验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提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根据2004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甲肝传染病月发病数建立ARIMA模型,对2022年1—8月的甲肝月发病数进行预测,通过配对t检验和误差分析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RIMA(1,1,0)(0,1,1)12模型预测的甲肝月发病数与实际月发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3.86%,标准差为3.25%。结论:ARIMA乘积季节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我国甲肝的发病趋势;配对检验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客观评价依据,较好地解决了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检验 甲型肝炎 ARIMA乘积季节模型 预测
下载PDF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
3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南通市HIV合并HB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潘一茹 邱涛 +9 位作者 马平 周小毅 丁萍 陈彦君 姜洁 何楚 钱姣 孔泉 邹美银 翟祥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2-978,共7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现况和特征,分析HIV/HBV合并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现况和特征,分析HIV/HBV合并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市2016年1月—2021年12月新确诊的HIV感染者为调查对象,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结果分为HIV单独感染组1 830例和HIV/HBV合并感染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ART前HIV感染特征,分析ART后HIV病毒学抑制和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以评估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HIV/HBV合并感染者ART前免疫受损重于HIV单独感染者。接受ART后,HIV单独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4+T计数总体上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ART 2年后,两组患者的HIV病毒学抑制率均为90%以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开始ART的年龄增加、初始CD4+T <200个/μL、初始HIV RNA≥4.5[lg(copies/mL)]是影响免疫重建的危险因素。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免疫重建良好率有增加趋势。在ART前合并HBV感染加重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因而可能影响免疫重建。结论:HBV感染可加重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现行HIV/HBV合并感染的ART策略可有效抑制双重感染,有利于HIV/HBV合并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在感染者的干预管理中,ART及疗效监测均存在不足,临床诊疗活动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MicroRNA-21/PARP-1作为生物标志物在AR和CARA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肖心儒 丁紫琪 +2 位作者 刘志光 毛正道 张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0-867,共8页
目的:评估外周血microRNA(miR)-21、血浆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中的诊断... 目的:评估外周血microRNA(miR)-21、血浆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CARAS患者、31例AR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采用RT-qPCR法检测外周血中miR-21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ARP-1蛋白水平。应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miR-21和PARP-1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CARAS组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升高。AR组患者血浆PARP-1的水平较CARAS组和健康对照组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在AR患者中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关,在CARAS患者中与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nasal nitric oxide,FnNO)水平相关;血浆PARP-1在AR患者中与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 percent predicted,FEV_(1)%_(pred))相关,在CARAS患者中与FEV_(1)%_(pred)及1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_(1)/FVC)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iR-21作为CARAS的诊断标志物时,灵敏度为51.35%,特异度为80.95%。血浆PARP-1作为AR的诊断标志物时,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54.76%。血浆PARP-1作为AR进展为CARAS的诊断标志物时,灵敏度为45.45%,特异度为90.32%。结论:AR和CARAS患者外周血miR-21、PARP-1存在差异表达,外周血miR-21可作为CARAS的诊断标志物,PARP-1可作为AR的诊断标志物及AR进展为CARAS的生物标志物。这对寻求AR和CARAS的诊治靶点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MICRORNA-21 PARP-1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线粒体DNA含量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
6
作者 杜杨斌 郭文文 何震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区分患者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术后DF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低mtDNA含量与肿瘤位于结肠、低分化、TNM分期差、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ROC曲线提示mtDNA含量为500.699可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tDNA含量低于500.699(HR=4.285,95%CI:1.938~9.475)、肿瘤低分化(HR=2.886,95%CI:1.428~5.835)是与D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mt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低mtDNA含量是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结直肠癌 预后 肿瘤复发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术中放置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谈正岗 王锦文 +3 位作者 周皓 杨辉 黄易 刘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3-859,共7页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放置关节腔引流对术后失血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治疗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术中是否...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放置关节腔引流对术后失血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治疗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放置引流分为引流组与非引流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失血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患者147例,非引流组53例,引流组94例。与非引流组比较,引流组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HBL)少[(906.94±438.41)mL vs.(1262.85±563.46)mL,P<0.001],但输血率、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引流组术后1 d,3 d,5 d下肢肿胀程度均高于引流组,其中术后3 d分别为[(9.31±4.47)%vs.(7.7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引流组较非引流组术后主动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01),术后3 d疼痛程度明显增高(P=0.029),术后瘀斑发生率降低(52.13%vs.79.25%,P=0.001),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等愈合,未出现红肿、渗出及脂肪液化等感染情况。引流组引流管未发现引流不畅、持续出血不愈合、引流管脱出甚至断裂等情况。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感染病例,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疼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放置引流可减少HBL,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引流 隐性失血 肿胀 疼痛
下载PDF
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评价
8
作者 谷志远 蔡赟 +5 位作者 陈欢欢 方海生 戎荣 杨涛 王晓东 刘晓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1期1550-1557,1580,共9页
目的:评价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SurePath-liquid based cytology,SurePath-LBC)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术前细胞病理和术后病理... 目的:评价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SurePath-liquid based cytology,SurePath-LBC)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术前细胞病理和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共计352例(363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均采用SurePath-LBC技术进行细胞学制片,并对比细胞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对其中264例同时进行了BRAFV600E突变检测。结果:细胞病理提示可疑恶性共计112例,110例可疑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例可疑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110例可疑PTC最终手术病理确定为PTC 106例,不典型滤泡性腺瘤1例,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1例,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高分化肿瘤2例,诊断一致率为96.4%;2例可疑MTC的病例最终手术病理均证实为MTC,一致率为100.0%。总体可疑恶性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7.3%。细胞病理提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共计211例(210例PTC,1例MTC),210例PTC中,手术病理证实为PTC 209例,另1例提示乳头状增生伴不典型增生,诊断一致率为99.5%;细胞学诊断为MTC的病例,手术病理也确定为MTC,一致率为100.0%。总体恶性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9.5%。BRAFV600E在可疑恶性和恶性中的突变率分别为82.3%和95.5%。细胞学诊断为良性的结节共计7例,最终手术病理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滤泡性肿瘤,2例PTC。不典型病变的结节共23例,其中TI-RADS 4B及以上19例,BRAFV600E突变率为62.5%(10/16),总体恶性率87.0%。无诊断的病例10例,BRAFV600E突变率为57.1%(4/7),总体恶性率为50.0%。结论:采用SurePath-LBC方法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制片,细胞病理学诊断为可疑恶性或恶性时与最终手术病理诊断有高度一致性,对于具体的恶性类别也有准确的提示作用,该技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 甲状腺细针穿刺 组织学病理 准确性
下载PDF
经食道心房调搏治疗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9
作者 漆星宇 耿学军 谷慧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1期1617-1620,共4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1],但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报道并不多。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因患儿不能主动表达等原因可能造成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1],但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报道并不多。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因患儿不能主动表达等原因可能造成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及长时间心动过速发作,常出现心功能不全并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在新生儿期出现PSVT应立即给予抢救处理[2-3]。笔者临床遇到1例22 d患儿发作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新生儿 食管调搏
下载PDF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
10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ZL006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11
作者 陈天乐 姜波 +3 位作者 余威 赵怡凡 陈维琳 李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1-700,713,共11页
目的:探究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解耦联剂ZL006(1)的构效关系,探明其解偶联机制。方法:以前期研究发现的PSD95-nNOS解耦联剂ZL006(1)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亲脂端、连接... 目的:探究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解耦联剂ZL006(1)的构效关系,探明其解偶联机制。方法:以前期研究发现的PSD95-nNOS解耦联剂ZL006(1)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亲脂端、连接臂和水杨酸结构3部分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4个系列共21个ZL006衍生物,其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认。采用LDH实验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保护作用,以CCK-8染色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大部分化合物对细胞具有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5e和27a与阳性对照化合物ZL006的神经保护活性相当(10μmol/L时51.24%、48.42%),化合物23表现出优于ZL006的细胞保护活性(10μmol/L时54.34%,1μmol/L时29.58%),并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25μmol/L时2.85%)。结论:研究丰富了PSD95-nNOS解耦联剂的结构类型,并对其应用于神经保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006 结构修饰 神经保护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PET/CT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家晖 顾莹莹 +2 位作者 沈楠 唐立钧 李天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6-880,共5页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是优化治疗策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是优化治疗策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集分子显像功能与解剖结构成像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显示出重要价值。本文主要探讨PET/CT在食管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估、预后预测及放疗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正电子放射性药物 PET/CT
下载PDF
达格列净通过Rffl抑制STAT1/TGF-β1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和纤维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洋 王敏 +2 位作者 张恒璐 周莉 陆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和高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用Western blot与RT-PCR分别...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高糖组、低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和高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用Western blot与RT-PCR分别检测E3泛素连接酶Rffl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的表达水平。在HK-2细胞中过表达Rffl后,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α-SMA、Fibronectin、TGF-β1、STAT1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中Rffl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加入达格列净后Rffl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升高,过表达Rffl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降低;与高糖组相比,低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和高剂量达格列净+高糖组中E-cadherin表达水平均升高,Fibronectin、α-SMA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中STAT1、TGF-β1的表达水平升高,而在过表达Rffl或达格列净作用后则明显降低。结论:达格列净通过上调Rffl的表达抑制STAT1/TGF-β1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糖尿病肾病 Rffl TGF-Β1 EMT 纤维化
下载PDF
南京江宁大学城春季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璐 朱欢欢 +3 位作者 吉贵祥 袁琪 张正东 储海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412,共8页
目的:了解南京江宁大学城春季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方法:2018年3月15日—5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进行PM_(2.5)采样。分别使用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滤膜中碳质组分... 目的:了解南京江宁大学城春季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方法:2018年3月15日—5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进行PM_(2.5)采样。分别使用热光碳分析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滤膜中碳质组分、水溶性离子、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和无机元素的含量。通过离子平衡分析、同分异构体比值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源解析。结果:采样期间PM_(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70.24μg/m^(3)。c[有机碳(OC)]/c[元素碳(EC)]比值集中于2.24~10.60,提示PM_(2.5)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且受二次污染影响较大。水溶性离子中SO_(4)^(2-)、NO_(3)^(-)和NH4+含量较高,PM_(2.5)整体偏碱性。c(NO_(3)^(-))/c(SO_42-)平均比值为0.65,表明采样点PM_(2.5)受煤炭燃烧等固定污染源的影响较大。中高环PAH在PM_(2.5)中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提示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无机元素中Fe、Cl、K、Al和Zn占总质量的82.98%,主成分分析结果提示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以及土壤扬尘是其主要来源。结论:南京江宁大学城PM_(2.5)污染较为严重,受化石燃料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污染特征 源解析 南京江宁大学城
下载PDF
微小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昌胜 孙彩霞 +2 位作者 胡琪 马晓东 邵东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2-588,共7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特殊RNA,其不直接翻译成蛋白质,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是最先被研究的非编码RNA之一。miRNA在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参与调控神经退行性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等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与...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特殊RNA,其不直接翻译成蛋白质,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是最先被研究的非编码RNA之一。miRNA在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表达丰富,参与调控神经退行性损伤、脑卒中、脑外伤等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尤为密切。文章归纳总结了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脑保护机制最新进展,为以miRNA为核心的核酸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借鉴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 非编码RNA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中铁死亡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王鹏 徐朱杰 +2 位作者 王振廷 崔浩 刘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5-1609,1622,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特征为骨强度降低、骨密度减少及骨折风险增加。铁死亡是一种新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在调节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方面至关重要,但其潜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讨论了铁死亡在骨质疏松症中的...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特征为骨强度降低、骨密度减少及骨折风险增加。铁死亡是一种新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在调节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方面至关重要,但其潜在机制较为复杂。本文讨论了铁死亡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关于铁死亡与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质疏松 机制 相关性
下载PDF
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风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俊霞 徐煜皓 +5 位作者 陆超 郭丽敏 陈筱青 崔曙东 赵萌 管亚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0-994,共5页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发生严重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1年5月118例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 目的:研究胎龄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发生严重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1年5月118例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超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因素为更小的胎龄、更低的Apgar评分、产前未给予类固醇激素、机械通气、肺出血、高级别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低血压、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多次气管插管、较长时间的静脉置管操作(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OR=3.508,P=0.021)、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OR=5.333,P=0.022)、重度RDS(OR=5.583,P=0.001)、多次气管插管(OR=4.566,P=0.006)和较长的静脉置管操作时间(OR=4.207,P=0.040)等风险因素与重度IVH显著相关。结论:低血压、重度RDS、多次气管插管、较高频率的高血糖发作和静脉置管操作时间较长是超早产儿发生重度IVH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超早产儿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倩茜 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0,305,共6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慢性肺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再生等特性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动物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一定效果,且...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慢性肺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再生等特性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动物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一定效果,且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础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是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中生理相关且功能强大的组成部分。因此文章对间充质干细胞胞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生物学功能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73例妊娠合并慢性肾脏病孕妇的母婴结局分析
19
作者 吴丹 唐晓彤 +2 位作者 许叶涛 孙丽洲 杨娜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妊娠的母婴结局,探讨肾功能分期与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73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卡并分娩的妊娠合并CKD病例进行回顾...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妊娠的母婴结局,探讨肾功能分期与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73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卡并分娩的妊娠合并CKD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CKD分期分为3组:CKD早期组(1~2期)53例、CKD中期组(3期)13例和CKD晚期(4期)7例,分析孕妇肾功能分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及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与CKD早期组相比,CKD晚期组患者更易合并慢性高血压(P<0.05)。分析3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发现,与CKD早期组比较,CKD中、晚期组患者子痫前期(PE)、胎儿生长受限(FGR)、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晚期组胎儿窘迫率(P<0.05)、肾衰竭率(P<0.05)、剖宫产率(P<0.05)、早产率(P<0.05)显著升高,自然分娩率明显下降(P<0.05)。同时分析新生儿结局发现,CKD中、晚期组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和1 min Apgar评分明显降低(P<0.05),重度窒息儿比例明显增高(P<0.05);小于孕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以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而3组的死胎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妇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与患者肾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孕前应尽早发现及治疗CKD,在妊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CKD孕妇的肾功能,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儿预后,减少围生期母儿的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妊娠并发症 母婴结局
下载PDF
人多能干细胞诱导类肾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俞欣 李开霖 +2 位作者 孔峰 赵升田 张登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5,53,共6页
目的:体外诱导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来源的类肾体,探讨类肾的结构成熟度、血管化和非肾系分化现象。方法:通过肾上皮分化试剂盒诱导hPSC成类肾,用免疫荧光观察类肾元结构中特异性标志物CDH1、LTL和PODX的表达... 目的:体外诱导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来源的类肾体,探讨类肾的结构成熟度、血管化和非肾系分化现象。方法:通过肾上皮分化试剂盒诱导hPSC成类肾,用免疫荧光观察类肾元结构中特异性标志物CDH1、LTL和PODX的表达,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微观结构;第15天类肾移植到SCID小鼠肾包膜下,4周后处死动物,取移植物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物中人抗核抗原(human nuclear antigen,HNA)、CDH1、PODX和MECA-32的表达。结果:肾脏特异性标志物CDH1、LTL和PODX呈阳性表达,电镜观察到不成熟的足细胞和肾小管结构;移植后的类肾体积增大,观察到肉眼可见的血管,HE染色移植物内可见红细胞和类软骨组织,HNA、CDH1、PODX和MECA-32呈阳性表达。结论:hPSC可体外诱导结构不成熟的类肾,在体内环境下,类肾可完成血管化并持续生长,但存在大量非肾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多能干细胞 类肾 血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