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作品数362被引量423H指数8
  •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转轮藏建筑形制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俞莉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年第1期-,共28页
转轮藏作为佛教寺院中藏经设施的一种,因其转动读经的特征而受到中日学者的关注。在日本中世时期(相当于中国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转轮藏这类特殊的小木作建筑伴随着禅宗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本文以中日两国现存转轮藏遗构及两国建筑技... 转轮藏作为佛教寺院中藏经设施的一种,因其转动读经的特征而受到中日学者的关注。在日本中世时期(相当于中国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转轮藏这类特殊的小木作建筑伴随着禅宗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本文以中日两国现存转轮藏遗构及两国建筑技术书中所见的转轮藏设计规定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了中日转轮藏的结构体系和型式划分、日本转轮藏的分期试论及地区差异等问题,从而借此对中世时期中日两国的建筑技术交流史进行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藏 型式分类 建筑技术书 营造法式 中日交流史
原文传递
从台湾相关方志与“重修台湾郡城图说”探讨研究台湾清代寺庙建筑的几个线索
2
作者 傅朝卿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年第2期118-144,共27页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归清朝版图,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为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二百多年间,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是一开始延续闽粤移民原乡的建筑原型,然后逐渐加入台湾的地域特色。在过去,台湾建筑史的研究多数以实际田野调查为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归清朝版图,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为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二百多年间,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是一开始延续闽粤移民原乡的建筑原型,然后逐渐加入台湾的地域特色。在过去,台湾建筑史的研究多数以实际田野调查为主,许多清朝官方出版的方志与书刊中相关讯息往往被忽略。本研究重新检视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降,有关台湾相关方志中的建筑讯息,并提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台湾郡城图说》档案之重要性,进而以该书中几幅台湾寺庙的图像来解析其对台湾清代寺庙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清代 寺庙建筑 方志 重修台湾郡城图说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3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年第2期471-471,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二、宗旨:推展中国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提升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水准,促进国内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学术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基于整数尺法的万荣稷王庙正殿尺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毅捷 周何建 黄磊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年第1期-,共16页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研究推测这种方法曾应用于我国宋辽及宋辽以前的一些遗构。本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北宋遗构稷王庙正殿2007-2011年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尺=31.5厘...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研究推测这种方法曾应用于我国宋辽及宋辽以前的一些遗构。本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北宋遗构稷王庙正殿2007-2011年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尺=31.5厘米的营造尺尺长进行设计和施工,而整数尺寸控制现象表现在平面柱网、立面尺寸、剖面尺寸、用材尺寸、斗栱尺寸以及构件尺寸等各个方面。这篇文章深入挖掘了稷王庙正殿的建筑设计细节,对认识整数尺法这一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和丰富北宋尺度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数尺法 稷王庙正殿 北宋建筑 尺度史 营造尺
原文传递
清代南京大报恩寺大佛殿复原初探
5
作者 杨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年第2期180-200,共21页
大报恩寺是南京地区的重要寺院,其清代大殿建于康熙三年,毁于太平天国。清嘉庆间报恩寺沙门悟明著《折疑梵刹志》八卷,详细记载了大殿各部分用材尺寸及各作用工。本文以《折疑梵刹志》所载大殿工材为主要依据,结合图像资料及考古报告,... 大报恩寺是南京地区的重要寺院,其清代大殿建于康熙三年,毁于太平天国。清嘉庆间报恩寺沙门悟明著《折疑梵刹志》八卷,详细记载了大殿各部分用材尺寸及各作用工。本文以《折疑梵刹志》所载大殿工材为主要依据,结合图像资料及考古报告,从建筑形制、大木作等方面对清南京大报恩寺大佛殿进行复原探讨并绘制大殿平、立、剖复原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报恩寺 清代 折疑梵刹志 复原研究
原文传递
天父地母卦尺白寸白口诀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晓霆 何俊寿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1期357-372,共16页
在整理匠师们所传天父地母卦尺白寸白口诀的基础上,论文结合堪舆理论,互相比对考证,梳理了不同尺法口诀的来源,探讨了其八卦九星起例差异性的内在根由,校正了尺白、寸白口诀中存在的谬误。结论:天父地母卦尺白寸白口诀的来源有二,一由... 在整理匠师们所传天父地母卦尺白寸白口诀的基础上,论文结合堪舆理论,互相比对考证,梳理了不同尺法口诀的来源,探讨了其八卦九星起例差异性的内在根由,校正了尺白、寸白口诀中存在的谬误。结论:天父地母卦尺白寸白口诀的来源有二,一由小游年之乾坤翻卦而来,二由飞宫卦之乾坤翻卦而来,这也是不同口诀中八卦飞星差异性的原因所在;来自小游年的尺白口诀中乾、坤本卦与其所纳之山起星不同,乾、坤本卦应起左辅,而乾所纳甲、坤所纳乙则应起右弼,但其他各卦与其所纳之山则起星相同;寸白口诀乃匠师故弄玄虚之词,其各卦起星与天父地母卦尺白口诀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父卦 地母卦 尺白 寸白 口诀
原文传递
敦煌莫高窟初唐石窟所反映的佛寺核心院落主题
7
作者 赵娜冬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1期212-223,共12页
就敦煌佛教和石窟艺术而言,敦煌莫高窟初唐石窟都表现出一种过渡时期独有的鲜明特点。本文尝试对初唐石窟主室空间和绘塑组合进行分析,探讨主尊反映的佛教主题在初唐佛寺核心院落布局中的体现,从而为理解汉地佛教寺院提供新的维度。
关键词 莫高窟 初唐佛寺 核心院落 佛教主题
原文传递
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四)——《营造法式》斗栱正、侧样及平面构成探微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彤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7年第1期63-139,共77页
本文通过精细复原故宫本《营造法式》卷三十、三十一和三十四所载的斗拱正样、侧样及斗拱组合平面,并结合大木作制度和功限的相关记述,对《营造法式》斗拱正、侧样的绘制特点及斗拱形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营造法式》图样 故宫本 斗栱正、侧样 斗栱平面构成
原文传递
晚明江南造园的转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顾凯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8年第1期309-340,共32页
晚明江南的造园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对于叠山,逐渐脱离开置石欣赏;对于理水,以往流行的方池逐渐消失;对于花木,画意效果成为新的欣赏追求;对于建筑,数量、密度上大大增加,形态更为关注,对于景观的作用增强,而廊的大量运用则使... 晚明江南的造园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对于叠山,逐渐脱离开置石欣赏;对于理水,以往流行的方池逐渐消失;对于花木,画意效果成为新的欣赏追求;对于建筑,数量、密度上大大增加,形态更为关注,对于景观的作用增强,而廊的大量运用则使得园林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园林整体风格呈现出剧烈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江南造园 山石 池水 花木 建筑
原文传递
保国寺大殿大木结构测量数据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畅 孙闯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8年第1期27-64,共38页
结合中国文物研究所(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手工实测、清华大学2005—2006年对宁波保国寺大殿的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和手工补测,本文借鉴前辈学者对于保国寺大殿原始设计尺寸权衡的论述,在今天毫米级精度的测量数据和统计分析... 结合中国文物研究所(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手工实测、清华大学2005—2006年对宁波保国寺大殿的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和手工补测,本文借鉴前辈学者对于保国寺大殿原始设计尺寸权衡的论述,在今天毫米级精度的测量数据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保国寺大殿设计营造用尺长313毫米;大殿木构架四围撩檐枋前后左右均采用精确到尺的整数尺度控制,前后撩檐枋间距5丈3尺,东西撩檐枋间距4丈8尺;大殿外檐斗栱材厚10分°,采用平出44分°、举高22分°的昂制,此斜度进一步用在了檐口椽的坡度上;大殿举折规律尚无法全面揭示,但其总举高度或牛脊槫至脊槫的举高可能遵循了1/3的殿堂起举做法。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结论,本文强调提高古建筑测绘数据质量和数据精度的重要意义及深远的科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国寺大殿 用尺 材分° 昂制 设计尺寸权衡
原文传递
南禅寺大殿大木结构用尺与用材新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智钧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8年第1期83-99,共17页
由于前辈学者对于南禅寺大殿大木结构用尺和用材的论述存在差异,本文重新复核推算已公布的有限实测数据之后,初步得出以下讨论结果:南禅寺大殿设计营造用尺长约300毫米,足材广厚比很可能达到22分°/10分°。
关键词 南禅寺大殿 用尺 材分° 测绘 尺度规律
原文传递
禅刹山门内外建筑类型演变
12
作者 朴沼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9年第2期-,共26页
在古代城市中,钟鼓楼常常并存形成对称关系。佛寺中也有钟鼓楼,但与城市中钟鼓楼不同的是,两座建筑不一定形成对称关系。有的佛寺于金代唯建钟楼,到了明清时期才对称布置钟鼓楼。有的佛寺在与钟楼对称的位置设其他类型建筑,以轮藏殿居... 在古代城市中,钟鼓楼常常并存形成对称关系。佛寺中也有钟鼓楼,但与城市中钟鼓楼不同的是,两座建筑不一定形成对称关系。有的佛寺于金代唯建钟楼,到了明清时期才对称布置钟鼓楼。有的佛寺在与钟楼对称的位置设其他类型建筑,以轮藏殿居多。本文从佛寺建筑中钟鼓楼、轮藏殿的意义及功能入手,区分山门周围建筑类型,分析南宋时期代表性禅寺伽蓝变化,结合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考察法,推导出禅刹山门内外建筑位置变化原因:禅寺于金代未设鼓楼与不杀生戒的概念有关;轮藏殿的藏经阁化、观音信仰的普及影响到钟楼位置变化;轮藏殿的位置变化还与遵守规制、伽蓝空间功能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大刹 钟鼓楼 轮藏殿 观音殿
原文传递
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其亨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年第2期147-187,共41页
本文概述了清代国家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即工官制度的沿革,对其中延续性最强、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管理最缜密的历朝陵寝工程,略以惠陵为例并参照其他陵寝工程档案,对其工官制度以及相关《工程做法》、《工程备要》、《销算黄册》等... 本文概述了清代国家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即工官制度的沿革,对其中延续性最强、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管理最缜密的历朝陵寝工程,略以惠陵为例并参照其他陵寝工程档案,对其工官制度以及相关《工程做法》、《工程备要》、《销算黄册》等工程籍本的产生及其不同体例和内容,予以系统梳理,并具体揭示了利用《销算黄册》推算作图的方法,以纾解'了解那些繁杂的各部构材名称及详样'的清代官式建筑研究难题,彰明了其利用价值不逊于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营造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官式建筑 工官制度 陵寝工程 工程籍本 推算作图
原文传递
李诫? 李诚?——南宋“绍定本”《营造法式》所刻作者名辨析
14
作者 成丽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1年第1期23-30,共8页
宋《营造法式》是探索我国古代营造学一向被倚重的经典文献,其作者名因原版不存,流传有'李诫'、'李诚'两种说法。曹汛先生经多年辛苦爬梳,对此做出大量研究论述,并认定现存唯一宋本《营造法式》——'绍定本'所... 宋《营造法式》是探索我国古代营造学一向被倚重的经典文献,其作者名因原版不存,流传有'李诫'、'李诚'两种说法。曹汛先生经多年辛苦爬梳,对此做出大量研究论述,并认定现存唯一宋本《营造法式》——'绍定本'所刻作者名为'李诚'。本文不揣浅薄,在研习相关文献和材料的基础上,对曹先生这一观点提出异议,以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绍定本 李诫 李诚
原文传递
南宋建康府府廨建筑复原研究及基址规模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琳 王贵祥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9年第1期285-304,共20页
《景定建康志》是研究宋代城市及建筑群空间布局的珍贵资料。书中的'府廨之图'详细绘制了南宋时期建康府(今南京)府治及其他相关政治机构的总体布局。本文以'府廨之图'以及书中相关文字记载作为基础,对该图中的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是研究宋代城市及建筑群空间布局的珍贵资料。书中的'府廨之图'详细绘制了南宋时期建康府(今南京)府治及其他相关政治机构的总体布局。本文以'府廨之图'以及书中相关文字记载作为基础,对该图中的建康府府治进行空间形态和基址规模的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定建康志》 府廨 建康府 基址规模 复原研究
原文传递
明清郧阳城复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斐宏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6年第1期301-348,共48页
郧阳城,位于今湖北省西北部。该城明清时期为郧阳府治所,并一度是郧阳抚治的中心,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明清郧阳城为研究对象,应用城市考古的方法对这座地方城市进行个案研究。由于该城在1967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大半沦为泽国,故作... 郧阳城,位于今湖北省西北部。该城明清时期为郧阳府治所,并一度是郧阳抚治的中心,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明清郧阳城为研究对象,应用城市考古的方法对这座地方城市进行个案研究。由于该城在1967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大半沦为泽国,故作为研究对象,情况较为特殊。本文主要根据文字、图像材料,结合作者调查所见,以从晚到早的顺序梳理了郧阳城的发展情况,并将成果落实到了复原图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城演变背后的历史动因与城市布局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考古 明清 郧阳城 个案研究
原文传递
10—14世纪东亚木构建筑的“冲脊柱”初探
17
作者 谢鸿权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年第1期23-41,共19页
本文梳理了宋元时期中国大陆、朝鲜半岛以日本列岛众多双坡顶建筑实例及相关形象资料,以山面构架的冲脊柱样式为标尺,揭示了大陆地区冲脊柱应用多见于南方地区的趋势,同时讨论了日本列岛的栋持柱与源自江南地区禅宗样之间,以及朝鲜半岛... 本文梳理了宋元时期中国大陆、朝鲜半岛以日本列岛众多双坡顶建筑实例及相关形象资料,以山面构架的冲脊柱样式为标尺,揭示了大陆地区冲脊柱应用多见于南方地区的趋势,同时讨论了日本列岛的栋持柱与源自江南地区禅宗样之间,以及朝鲜半岛的母柱与福建建筑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脊柱 栋持柱 母柱
原文传递
保国寺大殿复原研究(二)——关于大殿平面、空间形式及厦两头做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十庆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2年第2期161-192,共32页
保国寺大殿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于探讨南方早期木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殿现状构件形制做法的分析为线索,通过相关历史痕迹的解析,分析论证大殿平面、空间形式以及厦两头的原初形式及其变化过程,以此作为... 保国寺大殿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于探讨南方早期木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殿现状构件形制做法的分析为线索,通过相关历史痕迹的解析,分析论证大殿平面、空间形式以及厦两头的原初形式及其变化过程,以此作为保国寺大殿复原研究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研究 平面形式 空间形式 厦两头
原文传递
大功德主苻(苻磷?)——重修安阳修定寺塔事辑
19
作者 宿白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2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塔外壁壁面满砌拼嵌模制雕砖。此满嵌极具中唐特色雕砖的外壁装修,其时代问题备受争议。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进一步说明了两个问题,并得出结论:在未发现其他资料之前,推断'大功德主……苻&#... 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塔外壁壁面满砌拼嵌模制雕砖。此满嵌极具中唐特色雕砖的外壁装修,其时代问题备受争议。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进一步说明了两个问题,并得出结论:在未发现其他资料之前,推断'大功德主……苻'即是苻璘的话,则镌刻'大功德主……苻'铭记、重修修定寺塔的时间,包括模制雕砖拼嵌修定寺塔外壁的时间,应为建中三年、四年(782—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定寺塔 铭记 符磷(苻璘) 重修年代
原文传递
从“天圆地方”的观点看“八宅”的操作架构
20
作者 邱博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8年第1期383-408,共26页
代表传统中国人的宇宙认知基调的'天圆地方'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关系绝非如初看之下仅及于少数官方仪典型建筑形制。它更通俗地普及于宅居概念构架,但条件是必须从中性的结构的层面来看,主要是在一个循环性与固定性的互动机制上,... 代表传统中国人的宇宙认知基调的'天圆地方'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关系绝非如初看之下仅及于少数官方仪典型建筑形制。它更通俗地普及于宅居概念构架,但条件是必须从中性的结构的层面来看,主要是在一个循环性与固定性的互动机制上,求得两者的认同。宅居概念构架不是阳宅教义所能尽述,而'八宅'操作亦非风水阳宅操作的全部。惟本文只意在证明'存在'而不在'周衍','八宅'操作与'天圆地方'的关系是一个例证,而不问整体而言是否为真。'八宅'之法,更见应用于传统匠师的拮取吉祥尺寸的操作实务,如《鲁班经》与《鲁班寸白簿》内容所示者。因此,探求'天圆地方'与'八宅'操作的关系不会是一个孤例,而是代表一大套中国传统宇宙认知与人造环境的操作事务之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空间构成 宇宙认知 天圆地方 八宅 文化诠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