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方民族考古》

作品数281被引量370H指数9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粪便分析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唐莉 吕红亮 《南方民族考古》 2017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动物粪便研究主要通过采集遗址中的粪便遗存或疑似粪便遗存,分析其中的大植物、植硅体、孢粉、粪便球晶、微层纹、同位素及矿物元素等信息,再结合粪便出土背景,运用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民族考古、实验考古等方法,多角度探讨遗址中人、... 动物粪便研究主要通过采集遗址中的粪便遗存或疑似粪便遗存,分析其中的大植物、植硅体、孢粉、粪便球晶、微层纹、同位素及矿物元素等信息,再结合粪便出土背景,运用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民族考古、实验考古等方法,多角度探讨遗址中人、动物、植物及环境的关系。动物粪便分析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有:动物驯化进程研究与种属鉴定;饲料结构、牧场环境重建及人类对动物的管理分析;遗址功能分区及性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粪便 植硅体 古环境 动物管理 遗址功能分区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游牧考古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伯特·强南 墨哥里劳·奥里柯利 卢智基 《南方民族考古》 2011年第1期185-200,共16页
本文是笔者与奥里柯利(Orioli)博士合撰的有关中国西南考古的一个初步研究札记。我们想探究,自云南中部湖泊平原以至横断山脉(滇西北、藏部、青海东南及川西)这一广阔区域的诸多族群,经历了什么样的社会与经济进程,而发展出一种更为专... 本文是笔者与奥里柯利(Orioli)博士合撰的有关中国西南考古的一个初步研究札记。我们想探究,自云南中部湖泊平原以至横断山脉(滇西北、藏部、青海东南及川西)这一广阔区域的诸多族群,经历了什么样的社会与经济进程,而发展出一种更为专门化的生业系统,以适应统一的'汉人国家'基于资源需求的扩张。在这样多元的地形与生态环境下,我们认为约在公元前第二千纪晚期至公元前第一千纪初,西南地区早期文化发展出了两个互为补充的社会整合层次:第一层次为区域性精英阶级之间的整合,他们彼此存在对等的地位;第二层次为区域性精英阶级与中国大河流域的扩张的'国家系统'的整合。在整理康区出土的考古材料后,本文有以下初步认识:第一,生态环境的差异,是影响着当地社会文化演变的一个原因;第二,康区可视之为中亚地区游牧世界的南端。我们意识到目前的资料仅允许对这一广布的文化现象做宏观角度的宽泛描述,但我们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开启'草原考古'研究的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考古 游牧 横断山区 康区 石棺葬
原文传递
广西、云南、贵州古代铜鼓锈蚀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淑云 韩汝玢 《南方民族考古》 1990年第1期109-120+311-31,共12页
对广西、云南、贵州各地珍藏的66面古代铜鼓碎片的锈蚀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多数铜鼓表面锈层薄而致密,锈蚀产物主要是氧化物。锈蚀的程度与已观察到的我国其它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相比是较低的。在几种类型铜鼓的组织中发现有'... 对广西、云南、贵州各地珍藏的66面古代铜鼓碎片的锈蚀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发现绝大多数铜鼓表面锈层薄而致密,锈蚀产物主要是氧化物。锈蚀的程度与已观察到的我国其它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相比是较低的。在几种类型铜鼓的组织中发现有'自由铜'的颗粒,它是青铜锈蚀过程中的一种产物。研究表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铜鼓锈蚀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与铜鼓的成分、显微组织、铜鼓的厚度以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锈蚀产物 江型 共析组织 石寨山 锈层 金相观察 中国青铜器 金属基体 蓝铜矿
原文传递
四川理县佳山石棺葬发掘清理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学书 王晓玲 +13 位作者 李默 杨光琼 王芙蓉 曾长明 贺实践 刘刚 王文泽 罗进勇 汪友伦 罗永康 杨先华 安波 王东元 范勇 《南方民族考古》 1987年第1期211-237+246-24,共27页
佳山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东部桃坪羌族乡,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南岸(图一)。佳山下部较陡直,中部以上较平缓;东西宽约2000米,南北长约2500米。佳山东部由一道深涧与东山相隔;西部为一道大山梁,形成西部天然屏障,使其成为历代军事要地... 佳山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东部桃坪羌族乡,岷江上游支流杂谷脑河南岸(图一)。佳山下部较陡直,中部以上较平缓;东西宽约2000米,南北长约2500米。佳山东部由一道深涧与东山相隔;西部为一道大山梁,形成西部天然屏障,使其成为历代军事要地,山中部至今仍有一座明清时期的石砌军事屯堡。佳山表土系雨水冲刷下的棕黄色壤土,表土层下为黄色生粘土层。东部自佳山寨以下至山脚皆遍布石棺葬墓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葬 底径 分布范围 墓群 弦纹 料珠 军事要地 鼓腹 灰陶 陶豆
原文传递
“透骨见人”:多维视角探寻多彩的古代人类生活——“2017年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纪要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豆豆 原海兵 《南方民族考古》 2018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2017年10月27—3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年会以"透骨见人:多维视角探寻多彩的古代人类生活"为主题,围绕骨骼形态学、古人类学、古... 2017年10月27—3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年会以"透骨见人:多维视角探寻多彩的古代人类生活"为主题,围绕骨骼形态学、古人类学、古病理学、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古DNA、牙齿人类学及理论性思考七个主要议题展开了34个有针对性的学术讨论,尤其是拓展了人类骨骼考古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探索,以及当代从事人类骨骼考古研究学者如何大力帮助抗战老兵回家、中国远征军军人遗骨收敛等公益活动以及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应用于现代疾病判别分析等内容,不仅体现出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会 人类骨骼考古 年会
原文传递
蜀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治民 《南方民族考古》 2011年第1期145-164,共20页
本文论述了广汉月亮湾遗址二期文化在蜀文化发展中的位置,指出它位于三星堆文化之后,十二桥文化之前,具有过渡的性质。作者对蜀文化十二桥文化时期的尖底器进行了探讨,指出它们来自东方的重庆东部和湖北西部长江沿岸地区,并就尖底器的... 本文论述了广汉月亮湾遗址二期文化在蜀文化发展中的位置,指出它位于三星堆文化之后,十二桥文化之前,具有过渡的性质。作者对蜀文化十二桥文化时期的尖底器进行了探讨,指出它们来自东方的重庆东部和湖北西部长江沿岸地区,并就尖底器的使用方法和功用提出了看法。笔者还对蜀文化对外交往的通道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文化 月亮湾二期文化 尖底器
原文传递
探方方法在中国田野考古的采纳与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玮 《南方民族考古》 2018年第2期108-144,共37页
本文从历史原因与本土化过程两方面来探讨主要的考古发掘方法——探方方法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之形成。通过访问、个案研究与借鉴路径依赖理论,探索惠勒—肯恩方法的网格系统如何传入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成为几近唯一和正统的发掘方法,... 本文从历史原因与本土化过程两方面来探讨主要的考古发掘方法——探方方法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之形成。通过访问、个案研究与借鉴路径依赖理论,探索惠勒—肯恩方法的网格系统如何传入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成为几近唯一和正统的发掘方法,并进入一个不易变化的"锁定"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方方法 网格系统 惠勒—肯恩方法 田野方法
原文传递
泸县宋代装饰石室墓研究——以石刻图像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罗二虎 《南方民族考古》 2018年第2期228-273,共46页
本文以石刻图像为中心,对四川泸县宋代装饰石室墓进行初步研究。研究除了涉及墓葬的布局、结构与类型之外,还重点讨论了泸县宋代装饰石室墓内石刻图像的内容分类、各类石刻图像在墓内的组合与布局、石刻图像的艺术表现、石刻图像的制作... 本文以石刻图像为中心,对四川泸县宋代装饰石室墓进行初步研究。研究除了涉及墓葬的布局、结构与类型之外,还重点讨论了泸县宋代装饰石室墓内石刻图像的内容分类、各类石刻图像在墓内的组合与布局、石刻图像的艺术表现、石刻图像的制作者、石刻图像内容体现的信仰与审美差异,以及墓葬体现的性别差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 宋代 装饰石室墓 石刻图像
原文传递
有关中国考古学的性质与任务的思考
9
作者 陈胜前 《南方民族考古》 2017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有关中国考古学的性质与任务是一个影响中国考古学未来发展的关键的学术问题,本文从审视考古学的内外视角出发,注意到考古学性质的多元特点以及任务的变化性,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考古学的三重属性 内外关联 文心 中间理论 学术传统
原文传递
成都市上汪家拐街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龙 谢涛 +3 位作者 刘雨茂 宋治民 黄伟 李克林 《南方民族考古》 1993年第1期325-358+407-40,共34页
上汪家拐街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南部青羊区汪家拐街道办事处。遗址分布在上汪家拐街中部西侧,东与四川省卫生干部管理学院相邻,北隔君平街与人民公园相望。南距南河约360米,四周房屋林立,街道环绕(图一)。
关键词 遗址发掘 紫红胎 圈足 灰陶 青羊宫窑 黄釉 开元通宝 酱色釉 弦纹 内底
原文传递
蜀酒探原——巴蜀的“萨满式文化”研究之一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向 《南方民族考古》 1987年第1期73-84+86+85,共12页
中国酒香飘四海,源远流长;中国酒文化扬名五洲,绚丽多采;古代巴蜀的酒文化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酒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正如西晋张载酃《酒赋》所写:'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 中国酒香飘四海,源远流长;中国酒文化扬名五洲,绚丽多采;古代巴蜀的酒文化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酒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正如西晋张载酃《酒赋》所写:'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当然,中国(包括巴蜀)古代的酒文化也有它的精华与糟粕,旧瓶要装新酒,新酒更要求用新瓶子来装,酒文化中的'萨满式文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酒 盛酒器 中国酒文化 巴乡清 文化生活 云雷 海内经 旨酒 大荒西经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袝葬”现象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伟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2期269-289,共21页
自唐末五代至明代晚期(9-16世纪),播州杨氏作为主导力量占据播州地区七百余年。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系指出任播州首领的杨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墓葬集中分布的地方。已经考古工作确认的4处墓地中,多数经历了宋元明时期的长时段经营,形成... 自唐末五代至明代晚期(9-16世纪),播州杨氏作为主导力量占据播州地区七百余年。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系指出任播州首领的杨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墓葬集中分布的地方。已经考古工作确认的4处墓地中,多数经历了宋元明时期的长时段经营,形成了基于墓地空间层次的多种尺度的“祔葬”现象,特别是可能始于明代早期第22世播州首领(播州宣慰使)杨升在位时的墓地“隔世祔葬”现象,其以“土司”一系传继位序为基础,展现出播州杨氏“土司”墓葬选址、墓地经营的独特性。宏观其历史背景,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隔世祔葬”——这一带有制度性特征现象的出现与明代武职土司制度的定型存在时间上的契合,或可视为明王朝土司制度体系演进过程中一个具体的地方内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杨氏 土司 家族墓地 袝葬
原文传递
越南北部石器时代至汉代的社会复杂化进程探研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长林 《南方民族考古》 2015年第1期35-65,共31页
通过对考古材料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本文重建了越南北部石器时代至汉代社会复杂化的演进过程:石器时代为原始平等社会;青铜时代的冯原文化邦丘阶段开始出现中心聚落与普通聚落的分野,处在社会分化的萌芽阶段;冯原阶段发展为含有初步不平... 通过对考古材料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本文重建了越南北部石器时代至汉代社会复杂化的演进过程:石器时代为原始平等社会;青铜时代的冯原文化邦丘阶段开始出现中心聚落与普通聚落的分野,处在社会分化的萌芽阶段;冯原阶段发展为含有初步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的简单分化社会;垄和阶段—铜豆文化—扪丘文化时期分化社会解体,倒退回到平等的部落社会;直到早期铁器时代的东山文化才又强势兴起,发展为具有东南亚曼荼罗政体特色的复杂分化社会;西汉时期被汉王朝吞并,逐渐被外来的汉文化同化,最终在东汉彻底完成了向帝国郡县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北部 石器时代至汉代 社会复杂化 曼荼罗政体
原文传递
汉魏晋时期蛮夷印章的使用方法——以西南夷印章为主进行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梶山胜 徐朝龙(译) 李连(校)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113-125+129-13,共13页
前记据《史记》和《汉书》等文献记载,在汉魏晋时期有许多少数民族杂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当时中国的各个王朝如同其对待北方和南方的诸少数民族一样,对这一地区称之为西南夷的各民族也出于怀柔和赏赐等目的而授予过印玺。本文拟根据西南... 前记据《史记》和《汉书》等文献记载,在汉魏晋时期有许多少数民族杂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当时中国的各个王朝如同其对待北方和南方的诸少数民族一样,对这一地区称之为西南夷的各民族也出于怀柔和赏赐等目的而授予过印玺。本文拟根据西南地区出土的印章来对汉魏晋时期该地区的诸民族从中央各王朝接受的印章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王之印 西南夷 魏晋时代 归义 石寨山 邑长 贮贝器 滇国 王印 印文
原文传递
重庆市江津区石佛寺遗址2016年度考古调查和试掘简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雪莲(图) 张雅兰(图) +4 位作者 牛英彬 邹后曦 邵星积 张亮 张廷良 《南方民族考古》 2018年第2期54-97,338-344,共51页
2016年10—12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江津区文物管理所对石佛寺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发现建筑基址、摩崖造像、摩崖题刻、古墓葬等各类遗迹,出土和采集石、陶、瓷、铜等各类文物标本130余件。该遗址为一座宋至明清时期的... 2016年10—12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江津区文物管理所对石佛寺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发现建筑基址、摩崖造像、摩崖题刻、古墓葬等各类遗迹,出土和采集石、陶、瓷、铜等各类文物标本130余件。该遗址为一座宋至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遗址格局按照功能不同主要可分为寺庙建筑基址区、石上建筑遗迹区、摩崖造像区以及墓葬区等,特别是遗址内发现的修建于天然巨石上的建筑基址独具特色,在中国古代佛寺中较为罕见。本次调查和试掘工作基本弄清了石佛寺遗址的保存状况、分布范围、建筑格局、时代沿革等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石佛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保护及展示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津 寺庙遗址 石上建筑 天然巨石 宋代至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宋代考古初探
16
作者 理查德·C·鲁道夫 李玉牛 《南方民族考古》 2013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本文主要从宋代考古学者的动机与态度、田野工作以及鉴赏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使用大量文献资料,对宋代学者的金石学研究作了细致的分析与评价,并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做了对比,充分肯定了宋代学者金石学的工作对于现今考古学的贡献与意义。
关键词 宋代考古 金石学 宣和 政和
原文传递
论藏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绍明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175-187,共13页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民族学概念。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又反映出中华各民族的客观实际。藏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且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对于藏族的多元...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民族学概念。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又反映出中华各民族的客观实际。藏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历史悠久且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对于藏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表征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也可揭示各民族形成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历史进程 民族形成 费孝通先生 吐蕃时期 羌语支 雅隆 吐蕃王朝 聚居区 迪庆州
原文传递
中古墓志附刻易占类谶言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赵川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1期111-134,共24页
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方部分地区的墓志上附刻预测墓葬被发的谶言,其分布地域和出现时间均较为集中,内容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其本身并不属于墓志文的一部分,应为墓志文刻写完之后另行加刻,这些谶言可能与《易三备》有一定的关系。谶言所带卦... 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方部分地区的墓志上附刻预测墓葬被发的谶言,其分布地域和出现时间均较为集中,内容上有很强的一致性,其本身并不属于墓志文的一部分,应为墓志文刻写完之后另行加刻,这些谶言可能与《易三备》有一定的关系。谶言所带卦象应该是一条完整的《下备》中某卦占辞的一部分,前面的卦名、卦象与后文的占辞是相互对应的关系,占卜所得之卦则直接决定后面占辞的内容,甚至是对葬地吉凶的判定。谶言中出现的'黄头'跟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之后屡次组织盗墓活动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墓志附刻易占类谶言的墓主人群体呈现出从高等级少数民族贵族向汉人中下级士大夫甚至平民、妇女变化的倾向,这些墓主人生前并没有明确的道教信仰,有的甚至还具有明显的佛教信仰,故谶言与这一时期流行的天师道信仰并没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三备》 堪舆风水 八卦 天师道 族群
原文传递
2009年四川德昌县董家坡遗址发掘简报
19
作者 王楠 李福秀 +5 位作者 张蓉 周志清 补琦 何锟宇 黄云松 刘利民 《南方民族考古》 2011年第1期495-526+549-55,共32页
200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凉山州博物馆等单位对董家坡遗址做了试掘,出土了许多制作精美的石器和装饰繁缛的陶器,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迹现象,如建筑、灰坑等。遗址地层分为4层,可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遗存包括第4层与第3层... 200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凉山州博物馆等单位对董家坡遗址做了试掘,出土了许多制作精美的石器和装饰繁缛的陶器,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迹现象,如建筑、灰坑等。遗址地层分为4层,可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遗存包括第4层与第3层及叠压于第3层下的遗迹单位,可能代表了安宁河流域一种新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其时代应与横栏山、汪家坪遗址应相近,距今4500—4200年左右。晚期遗存为第2层,出土了汉代的花纹砖、五铢钱等,形成年代当在大石墓文化晚期阶段,推测为东汉初期。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于促进安宁河流域先秦时期区域系统调查与聚落结构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家坡遗址 安宁河谷 半地穴建筑 新石器 东汉
原文传递
班清与泰国东北部青铜文化的编年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伊斯·C·怀特 石应平(译) 张力(校)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15-22,共8页
一、导言今天我将讨论编年问题,它过去是并且仍将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课题。我所要讲的要点已详细地发表在我的专题论文(White,1986)上,文中对班清(Ban Chiang)的编年提出了修正.你们中许多人大概已被有关遗址的断代并尤其是金属器物年代... 一、导言今天我将讨论编年问题,它过去是并且仍将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课题。我所要讲的要点已详细地发表在我的专题论文(White,1986)上,文中对班清(Ban Chiang)的编年提出了修正.你们中许多人大概已被有关遗址的断代并尤其是金属器物年代的各种不同说法搅糊塗了,并因缺乏有助于评价这些说法的资料而感到垂头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年代测定 专题论文 青铜矛 屈肢葬 我将 金属器 葬式 发掘者 瓮棺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