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作品数43被引量32H指数2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
  • 出版周期年刊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從靈光殿到武梁祠——漢代帝國藝術的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繆哲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8年第1期26-130,2-3,共106页
本文是作者近年撰寫的系列論文中的一篇。這組論文的目的,是利用以武氏祠爲代表的魯地東漢祠堂畫像,重構公元前後所奠立的漢代帝國藝術。本文分三節。第一節討論魯靈光殿的始作與沿革,並詳爲分析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描述的裝飾主題;結... 本文是作者近年撰寫的系列論文中的一篇。這組論文的目的,是利用以武氏祠爲代表的魯地東漢祠堂畫像,重構公元前後所奠立的漢代帝國藝術。本文分三節。第一節討論魯靈光殿的始作與沿革,並詳爲分析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描述的裝飾主題;結論是王延壽記録的靈光殿裝飾製作於東漢初年,乃兩漢之交漢帝國意識形態的視覺表達。第二節分析以武氏祠爲代表的'武梁祠派'作坊傳統的標準裝飾方案,結論是靈光殿的裝飾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天/地、山神、海靈、禎祥、古帝王、列士列女),盡爲武梁祠派標準方案所囊括。第三節討論靈光殿主人,即光武長子魯王劉彊的陵寢與其宫殿的辯證關係;結論是作爲靈光殿之'象'、同時作爲紀念性建築,魯王陵寢的裝飾方案或包括兩類主題:移繪於靈光殿者,虚擬劉彊'不在'之'在'者;二者的遺影,皆見於武梁祠派的標準方案。始於元(帝)成(帝)、極於王莽的漢代禮制與意識形態改革,是漢代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由此誕生的新視覺語言,標志了商周以來中國藝術傳統的革命性轉折。本文與已發表的《孔子師老子》《周公輔成王》《重訪樓閣》以及待發表的《西王母與王政君》一道,共同構成了作者爲鈎沈這一新藝術傳統所做的微弱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代帝國藝術 靈光殿裝飾 武梁祠派作坊傳統 漢代禮制與意識形態改革
原文传递
繁花、嬰戲與骷髏:尋覓宋畫中的端午扇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小峰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196-231,12-13,共37页
本文討論的是宋代團扇中那些用於端午的畫扇。這項考察有助於我們理解宋代繪畫的視覺語境,觀察宋代繪畫的内容、主題、功能、觀賞方式之間的緊密聯繫。本文從畫面的内容入手,分三個層面對可能的端午畫扇進行了考察。第一個層面是端午節... 本文討論的是宋代團扇中那些用於端午的畫扇。這項考察有助於我們理解宋代繪畫的視覺語境,觀察宋代繪畫的内容、主題、功能、觀賞方式之間的緊密聯繫。本文從畫面的内容入手,分三個層面對可能的端午畫扇進行了考察。第一個層面是端午節令花草,第二個層面是嬰戲,第三個層面是醫藥。最後,基於對端午主題的認識,本文對《骷髏幻戲圖》做了新的討論,傾向於將之歸爲一件端午畫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畫扇 夜合花 浴嬰圖 骷髏幻戲圖
原文传递
馬王堆《太一祝圖》考
3
作者 來國龍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4年第1期1-27,347-348,共28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重新綴合一塊關鍵性的題記文字殘片,嘗試對帛圖的定名及其可能的功能作出新的解釋,並試圖將中國古代方術的研究與藝術史的問題相結合,爲“感神通靈”和中國早期繪畫傳統的起源與發展等問題的深入探討提供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重新綴合一塊關鍵性的題記文字殘片,嘗試對帛圖的定名及其可能的功能作出新的解釋,並試圖將中國古代方術的研究與藝術史的問題相結合,爲“感神通靈”和中國早期繪畫傳統的起源與發展等問題的深入探討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馬王堆 太一祝 圖文關係 早期繪畫
原文传递
Wang Haicheng,Writing and the Ancient State:Early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4
作者 Hanmo Zhang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317-355,共39页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writing and the spread of literacy have remained intriguing,continuously debated topics in the study of early China,especi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a series of ...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writing and the spread of literacy have remained intriguing,continuously debated topics in the study of early China,especi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a series of intensively researched,well-crafted Ph.D.dissertations,monographs,and edited volumes in English centered around these sub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 Haicheng Writing and the ANCIENT State:Early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Li Feng,Bureaucracy and the State in Early China:Governing the Western Zhou
5
作者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4年第1期252-277,共26页
The field of Early China studies is sometimes faulted for being arcane.But here for once is a book that addresses an issue of obvious relevance to our world:the roots of Chinese bureaucracy.Li Feng plumbs the bronze i... The field of Early China studies is sometimes faulted for being arcane.But here for once is a book that addresses an issue of obvious relevance to our world:the roots of Chinese bureaucracy.Li Feng plumbs the bronze inscriptions of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for information on govemment officeholders and their activities,and he presents a complex and largely plausib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royal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BUREAUCRACY LI Feng WESTERN ZHOU
原文传递
郭熙與小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慧漱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316-357,19-21,共43页
小景一詞,於多數的宋畫論者,向來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名詞與畫科。截至目前爲止,小景的'小'字,一般多作形容詞解,通常指'小而簡逸'之景,如北宋文人傳誦中僧惠崇所創始,狀寫荒寒閑暇的江汀坡渚景象並含蕴著詩意之致的山水... 小景一詞,於多數的宋畫論者,向來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名詞與畫科。截至目前爲止,小景的'小'字,一般多作形容詞解,通常指'小而簡逸'之景,如北宋文人傳誦中僧惠崇所創始,狀寫荒寒閑暇的江汀坡渚景象並含蕴著詩意之致的山水小景畫而言。此外也有作精雅一路筆致的'小筆',或尺幅較小的小品山水與花鳥等來解説的。總而言之,論述的範疇包含了繪畫的視覺模式、構圖、筆墨風格、審美取尚,到實際上的尺幅大小等等。果若如此,郭熙的'小景'究竟何解?又何關宏旨?本文擬以郭熙個人在《林泉高致》文本中對小景的申述來解析與提問,並對照存世歸於李成與郭熙名下的相關畫迹來重新審視此一課題。考量郭熙在《林泉高致·畫題》篇中,所擬出的'怪石平遠'與'松石濺撲'兩則'小景'實例,並檢索著録中郭熙同類題材的大量障壁畫與存世歸其名下的相關畫迹;筆者以爲郭熙的'小景'理念,隱約地唤起了唐宋以來山水構圖上常見的一種原型(prototype)與視覺記憶(visual memory),因或别有所指,而有重新審視的空間。要之,郭熙的'小景'確切關乎宏旨,因爲它不但有助於深化瞭解郭熙宏觀與微觀相互引發變通的宇宙山水觀,以及其山水創作的跨度;並且對於唐朝以來的樹石、松石山水障壁畫傳統,過渡到北宋障壁畫與卷軸山水畫的變革,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熙小景 樹石/松石山水 障壁畫 唐宋變革 小大之辨
原文传递
Shih-shan Susan Huang,Picturing the True Form:Daoist Visual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hina
7
作者 謝世維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4年第1期319-326,共8页
有關圖像意涵的探討,在各個宗教研究領域中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學術課題,但是在道教研究中,圖像研究却遲至近幾年才開始起步。索安(Anna Seidel)在20世紀90年代初回顧道教研究時曾經説過,道教圖像是一個豐富却幾乎完全未被觸及的領域。~... 有關圖像意涵的探討,在各個宗教研究領域中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學術課題,但是在道教研究中,圖像研究却遲至近幾年才開始起步。索安(Anna Seidel)在20世紀90年代初回顧道教研究時曾經説過,道教圖像是一個豐富却幾乎完全未被觸及的領域。~1不過,自那以來,有關道教圖像的研究,學者們已經有許多討論,並取得長足的進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有關 進展 圖像 領域 課題
原文传递
由新出青銅器再論“恭王長年說”——兼論西周中期後段青銅器的變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韓巍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1-55,397-398,共57页
本文以近年新出西周青銅器爲切入點,將(录見)簋、裘衞簋、虎簋蓋、作册吴盉等西周中期的高紀年銅器定爲恭王時器,進一步論證了恭王紀年應在30年以上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采用'繫聯法'找出恭王時期的代表性銅器群,並將其劃分爲10... 本文以近年新出西周青銅器爲切入點,將(录見)簋、裘衞簋、虎簋蓋、作册吴盉等西周中期的高紀年銅器定爲恭王時器,進一步論證了恭王紀年應在30年以上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采用'繫聯法'找出恭王時期的代表性銅器群,並將其劃分爲10組。同時將恭懿時期高等級墓葬出土的青銅器資料,與穆王時期典型墓葬的青銅器資料進行對比,總結出恭王時期青銅器在器類、組合、器形、紋飾等各方面出現的新變化,指出恭王銅器具有'承前啓後'的特點,開啓了西周青銅器從前期向後期演變的大門。最後討論了過去學者提出的西周中晚期存在一次'禮制改革'的觀點,指出西周青銅器這一巨大轉變實際上經歷了西周中期後段至少五六十年的時間,而並非過去認爲的是一種短時間内完成的'自上而下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青銅器 斷代研究 年代學 恭王 禮制改革
原文传递
張蔭椿(1869-1922)和1915年前後針對國際市場的宋畫鑒定(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班宗華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232-259,14-15,共29页
張蔭椿是一位活躍於20世紀最初20年的書法家和學者,他爲當時包括龐元濟、李文卿和游筱溪在内的幾位主要上海古董商做過古畫的鑒定。上海古董商爲所謂的唐宋畫找到了一個闊綽而充滿活力的市場,尤其在美國。那裏,在福開森(ErnestFonollosa... 張蔭椿是一位活躍於20世紀最初20年的書法家和學者,他爲當時包括龐元濟、李文卿和游筱溪在内的幾位主要上海古董商做過古畫的鑒定。上海古董商爲所謂的唐宋畫找到了一個闊綽而充滿活力的市場,尤其在美國。那裏,在福開森(ErnestFonollosa)的教誨影響下,富翁收藏家例如查爾斯·朗·弗利爾開始珍視早期中國繪畫,並在日本和中國四處搜尋,一時成爲西方獵取唐宋繪畫的領銜人物。這些新興而狂熱的西方收藏家搜尋用宋代風格繪製、既具裝飾性又寫實的、豐富多彩的花鳥畫,怪異超脱塵世的道釋神仙畫,以及使人聯想到南宋宫廷的那種浪漫峻美的山水畫。而這種種繪畫中没有任何一種,在清朝的數百年間,曾引起過中國收藏家的任何興趣;目前仍可見到的這些類型繪畫中最好的例子,事實上都比宋畫要晚的多,均爲15到16世紀明代宫廷以及清代職業畫家製作。因此,張蔭椿像他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對於真正的宋畫幾乎一無所知。這些宋畫長久以來與僞作、贋品難於分辨地混淆於清宫皇室收藏中,魚目混珠,以致銷聲匿迹,最終失去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儘管在我們當代人看來,張蔭椿宋畫鑒定背後的邏輯並不總是很明晰,但是將它放在以上的歷史情境下卻較爲容易理解。在我們目前所知4 5幅經由張蔭椿鑒定,並且被他認爲是唐、宋、元代早期畫家的畫作中,可能只有極少部分確實是這麽早的。幾乎所有張蔭椿的唐宋元畫也都代表董其昌所厭惡的北宗宫廷和職業畫家,他們在整個清代日益被鄙棄與貶低。至20世紀初期,對於這些被張蔭椿和他同時代鑒定家認爲是唐、五代和宋代的藝術傑作,清代收藏家早就失去了興趣——他們只關心那些由歷代文人畫家創作的紙本、士人風格的山水畫;這些文人畫家就是董其昌南宗之定義,也就是清代大多數收藏家所認定的藝術收藏之正宗。這篇文章的基本假設即是,正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根深蒂固偏見而對早期中國繪畫普遍無知的時代,開始了近代對於宋畫之探索,並且正是張蔭椿這樣的鑒定家開啓了當代中國鑒定的新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張蔭椿 鑒定 宋畫 北派 查爾斯·朗·弗利爾 福開森 董其昌 滿族宫廷收藏
原文传递
“連結”之後:評 Kristina Kleutghen,Imperial Illusions:Crossing Pictorial Boundaries in the Qing Palaces.Washington,D.C.: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15 被引量:2
10
作者 賴毓芝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8年第1期191-225,5-7,共36页
全球史浪潮下的清宫熱正如許多學者已經留意到,近二十年來歷史學界最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大概是全球史的興起。~1而這波全球化研究的轉向及其影響所及,不僅局限於歷史學的領域,同時也衝擊着藝術史的研究。~2不同於之前同樣以全球爲範疇... 全球史浪潮下的清宫熱正如許多學者已經留意到,近二十年來歷史學界最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大概是全球史的興起。~1而這波全球化研究的轉向及其影響所及,不僅局限於歷史學的領域,同時也衝擊着藝術史的研究。~2不同於之前同樣以全球爲範疇的世界史研究,此全球史視世界爲一彼此連動的整體,强調地球村中千絲萬縷的關聯,任何一個區域的變化都可能帶來牽一髪而動全身的全球效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朝 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朝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5 Kristina Kleutghen Imperial Illusions:Crossing PICTORIAL Boundaries in the Qing Palaces.Washington D.C
原文传递
挽舟人色:徐鉉、郭忠恕、王禹偁、蘇軾流放視角下的《江行初雪》與《雪霽江行》 被引量:2
11
作者 劉和平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504-565,28-30,共63页
趙幹《江行初雪》與郭忠恕《雪霽江行》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畫上分别帶有'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和'雪霽江行圖郭忠恕真跡'題款;二是兩幅畫風格可確定在10世紀後半葉,與題款上和北宋... 趙幹《江行初雪》與郭忠恕《雪霽江行》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畫上分别帶有'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和'雪霽江行圖郭忠恕真跡'題款;二是兩幅畫風格可確定在10世紀後半葉,與題款上和北宋有關趙幹、郭忠恕的著録似乎相符;三是作爲古代繪畫表現'挽舟人色'(米芾語)最早和最重要的兩幅存世圖卷。前二者歷代評論與當世研究諸多,但最後者卻鮮有文墨。本個案研究以畫題'挽舟人色'爲切入點,以徐鉉、郭忠恕、王禹偁、蘇軾貶謫流放的歷史文化環境爲視角,探索'挽舟人色'如何成爲南唐北宋流放山水畫中一个富有寓意的視覺圖像。本文還試圖通過分析《江行初雪》《雪霽江行》、王詵《煙江疊嶂》、(傳)徽宗《雪江歸棹》和(傳)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之間的圖像關係及歷史内涵,揭示南唐北宋繪畫藝術所展示的江行失意文士和漁夫、流放和回歸、江南和中原之間的多層次互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舟人色 江行 虚舟 流放山水
原文传递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徵稿啓事
12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8年第1期274-274,共1页
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由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創刊並編輯。英文名爲Zhejia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Art and Archaeology(ZUJAA)。暫定每年一輯,十六開本,於四季度出版。二、本出版物刊載... 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由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創刊並編輯。英文名爲Zhejia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Art and Archaeology(ZUJAA)。暫定每年一輯,十六開本,於四季度出版。二、本出版物刊載藝術史、考古學與物質文化研究論文,另辟書評、評述、研究動態等欄目。三、本出版物面向海内外,接受中外文投稿,來稿請寄:zujaa@zju.edu.cn,zujaa2014@126.com。四、本出版物采用雙向匿名評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 出版物
原文传递
董其昌的印章——無年款作品繫年新論(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聞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157-253,8-10,共98页
研究中國明清書畫的學者,在面對一個藝術家的無年款作品時,通常會根據由這個藝術家的年款作品所建立起來的風格序列,嘗試爲無年款作品作最妥適的繫年。然而,把一件無年款作品根據風格來繫年的做法,會導致種種詮釋上的分歧。本文試圖對... 研究中國明清書畫的學者,在面對一個藝術家的無年款作品時,通常會根據由這個藝術家的年款作品所建立起來的風格序列,嘗試爲無年款作品作最妥適的繫年。然而,把一件無年款作品根據風格來繫年的做法,會導致種種詮釋上的分歧。本文試圖對晚明書畫家董其昌具年款作品上的印章作排序分析,以建立這些個别印章的使用時期。在此基礎上,董氏無年款作品上的印章,通過排比,常會爲我們提供一種比僅從風格入手來判斷年代更有說服力、更爲精確的繫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印章 繫年
原文传递
《重屏會棋圖》背後的政治博弈——兼析其藝術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輝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160-195,10-11,共37页
本文肯定了徐邦達先生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南唐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是北宋摹本的鑒定結論。筆者試圖揭示出深藏於畫中的宫闈秘辛:根據畫中人物的年紀特别是幼弟的年紀,判定該圖的原本系周文矩奉旨繪於南唐保大年間(943-957);南唐... 本文肯定了徐邦達先生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南唐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是北宋摹本的鑒定結論。筆者試圖揭示出深藏於畫中的宫闈秘辛:根據畫中人物的年紀特别是幼弟的年紀,判定該圖的原本系周文矩奉旨繪於南唐保大年間(943-957);南唐中主李璟設定的主位繼承人序列與弈棋者的座次恰好一致,公開昭示了李家王朝的繼位順序。該圖所表現的悌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北宋文治思想的形成,也是產生該摹本的政治背景。畫中的戰筆描法和屏中屏的空間手法以及連續性的時間表述法均爲周文矩的藝術新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璟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北宋摹本 肖像畫 戰筆描 皇位繼承人 序列 政治博弈 單一情節 聯想情節
原文传递
傳米友仁與司馬槐《詩意圖》卷(英文)
15
作者 石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4年第1期84-128,6-7,共46页
自從晚明的學者與鑑藏家們的青睞以來,傳米友仁與司馬槐《詩意圖》卷,一直被視爲宋代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作。卷上的兩件畫作題材,分别取自杜甫的五言詩句。其構成與組合,爲我們提供了窺探宋代文人士大夫們在融合文字與圖像的創造力上的一... 自從晚明的學者與鑑藏家們的青睞以來,傳米友仁與司馬槐《詩意圖》卷,一直被視爲宋代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作。卷上的兩件畫作題材,分别取自杜甫的五言詩句。其構成與組合,爲我們提供了窺探宋代文人士大夫們在融合文字與圖像的創造力上的一個珍貴窗口。然而,此詩畫卷也同時充滿著種種的困惑與疑點。首先是司馬槐的作者身份的辨識,然後是两件無款畫作各自作者的確認問題。本文藉著詩意歷史學的回顧,相關文獻證據的檢索,以及個人研究的新論點,試圖解析關涉此畫卷的種種問題。特别著力於辨認一位自號“端叔”的關鍵人物,因爲他關繫著最初杜甫詩句的擇選與命題;然後論證“端叔”的最可能人選應該是以文學著稱的蘇軾門生李之儀。最後,重定此卷的創作時間應當是在北宋末,而非前人所指稱的南宋初;同時也闡釋所特别擷取的那些杜甫詩句的種種寓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友仁 司馬槐 李之儀 宋代文人畫 詩畫
原文传递
中國古代编鐘和半音音階的起源(英文)
16
作者 貝格利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56-102,4-5,共48页
中國考古學家在近幾十年發掘出來的古代樂器對音樂理論的啓示遠遠超出了古代中國的範圍。現知仍能奏出原始音高的編鐃可以早至公元前十一世紀,而最不同凡響、最富含信息的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曾侯乙墓所出的編鐘(下葬年代爲公元前433年)。... 中國考古學家在近幾十年發掘出來的古代樂器對音樂理論的啓示遠遠超出了古代中國的範圍。現知仍能奏出原始音高的編鐃可以早至公元前十一世紀,而最不同凡響、最富含信息的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曾侯乙墓所出的編鐘(下葬年代爲公元前433年)。它由65件樂鐘組成,用銅量達到2500公斤,所奏五聲音階從中央C音下的第二個八度開始跨越五個八度音程。在這一音域中的三個連續八度具有完整的半音音階。在這些鐘的敲擊點鑄有它們的音名和描述如何從一種五聲調式移到另一種五聲調式的長篇銘文。和編鐘一起出土的還有鼓、管樂器、弦樂器和一套原有41件的編磐等另外19種樂器。編磬按照音高順序從1號編到41號,每個八度音程有12件。從中央C音之上的#G開始它們剛好提供了三個半八度音程的半音音階。編磐和編鐘一樣有關於它們的音名和移調的銘文,而寫作這些銘文的樂理學家將半音音階視爲無半音五聲音階所有移調產生音高的順次排列。根據此墓及時代更早的發現,本文認爲在中國半音音階的形成和以此調音的樂器的產生,均遠早於樂理學家對如何計算音階的掌握。這一不用數學方法而得到半音音階途徑的存在,對於我們理解中西方的音階均有啓發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音音階 编鐘 中國古代樂理 曾侯乙 伶倫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宋畫的挑戰(代序)
17
作者 石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38-45,共8页
平心而論,當初没有人會料想到,2014年秋我們齊聚在浙江大學的宋畫會議,會激起什麽壯闊漣漪或大衆回響。與會的十二位學者,皆爲長期致力於宋代藝術研究的專家,大家的焦點不過在於彼此學術觀點之交流。因之,原本就排定在第二天有一整日的... 平心而論,當初没有人會料想到,2014年秋我們齊聚在浙江大學的宋畫會議,會激起什麽壯闊漣漪或大衆回響。與會的十二位學者,皆爲長期致力於宋代藝術研究的專家,大家的焦點不過在於彼此學術觀點之交流。因之,原本就排定在第二天有一整日的行内閉門會議,互相審議評論發表的文章;而會議的第一天則是針對有興趣的一般群衆,來宣讀論文摘要。浙江大學根據以往的經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浙江 宋畫 會議 專家 大學 代序
原文传递
柿沼陽平,《中國古代貨幣經濟史研究》(英文)
18
作者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4年第1期278-291,共14页
Two remarkable yet very different monographs on the subject of money in early China were published in Japan in 2011.Emura Haruki’s is a masterful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bronze coins,whereas Kakinuma Yōhei in the bo... Two remarkable yet very different monographs on the subject of money in early China were published in Japan in 2011.Emura Haruki’s is a masterful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bronze coins,whereas Kakinuma Yōhei in the book under review wr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history.~1 The two volumes felicitously complement one another with little thematic overl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沼陽平 貨幣 研究 經濟史
原文传递
“國際動物”:中國藝術中的獅虎形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零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4年第1期28-83,4-5,共57页
本文以獅子和老虎兩種跨越洲際的“國際動物”爲线索,利用古文獻、考古、古文字及藝術史材料,對中國藝術中的獅虎形象做概括性描述,探討中國文明腹地與中亞文明間的文化交流。獅子與老虎本在兩個不同的自然分佈區,因人類的交往,在絲綢... 本文以獅子和老虎兩種跨越洲際的“國際動物”爲线索,利用古文獻、考古、古文字及藝術史材料,對中國藝術中的獅虎形象做概括性描述,探討中國文明腹地與中亞文明間的文化交流。獅子與老虎本在兩個不同的自然分佈區,因人類的交往,在絲綢之路的樞紐(今伊朗、阿富汗一帶)彼此接近,並且作爲貢物,被東西方互相饋贈。中國藝術中的獅子是一種外來動物,雖然其形象在中國被徹底改造,已經面目全非,但在千變萬化之中,我們仍然不難窺見其原型和不斷被人引入的外來影響。與之相映成趣的是,老虎雖是中國的本土動物,但其形象也一樣受到外來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獅子 老虎 藝術形象 外來影響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1200年前後的中國北方山水畫——兼論其與金代士人文化之互動
20
作者 石守謙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7年第1期76-105,5-6,共31页
金代(1115-1234)在中國畫史中所占之位置如何,雖已有Bush、Barnhart、余輝等學者之開拓性研究,仍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本文認爲由其時士人文化脉絡中所生出之山水畫值得予以特别的關注。本文將重新探討幾件可確定作於1200年前後的中國... 金代(1115-1234)在中國畫史中所占之位置如何,雖已有Bush、Barnhart、余輝等學者之開拓性研究,仍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本文認爲由其時士人文化脉絡中所生出之山水畫值得予以特别的關注。本文將重新探討幾件可確定作於1200年前後的中國北方山水畫及其共有的一種'懷古'畫意,並重建當時金朝治下士人文化發展與@些山水畫之間的互動關係。除了武元直《赤壁圖》與李山《風雪杉松圖》外,本文亦將使用近年所出河北、山西之瓷枕及墓葬壁畫等考古資料,討論山水畫觀衆由士人擴及一般庶民的現象。1234年金亡之後至1300年的元朝統治初期,金代的士人山水畫則歷經一段由沉寂而再興的過程,並成爲後來趙孟頫探索山水畫新方向時借鏡與反思的對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山水畫 金代士人文化 武元直 李山 王庭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