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作品数633被引量935H指数11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和出版的学术类期刊。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类型的价值分析、前沿理论、科学技术、研究案例等...查看详情>>
  • 曾用名 遗产与保护研究
  • 主办单位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6-689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0-1616/K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往昔在场”:纽约城市记忆的展示与建构
1
作者 赵晓梅 邹亦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3期72-84,共13页
遗产与记忆是往昔在场的不同形式,它们拥有相似的工作机制与目标功能—为应对当下而对过去进行加工。文章引入记忆研究方法,从“物质性”、叙述性与身体性3个方面分析遗产展示设计的记忆媒介与建构手段,以此解读被展示之“物”如何与访... 遗产与记忆是往昔在场的不同形式,它们拥有相似的工作机制与目标功能—为应对当下而对过去进行加工。文章引入记忆研究方法,从“物质性”、叙述性与身体性3个方面分析遗产展示设计的记忆媒介与建构手段,以此解读被展示之“物”如何与访客发生互动,共同成为记忆建构网络的行动者。纽约是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其多元的城市记忆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公共空间、公寓住宅与博物馆等城市遗产展示之中得以建构,其中高线公园、廉租公寓博物馆和纽约市博物馆3个案例由不同的管理模式展示大历史、小历史与社区记忆,形成差异化的记忆展示与建构方式。文章通过纽约城市遗产的记忆展示来解析情感体验与话语政治在记忆建构之中的交互作用,探讨遗产在文化认同塑造与城市精神表达方面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昔在场 城市遗产 展示设计 记忆建构
下载PDF
考古遗址公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9
2
作者 郭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S01期39-49,共11页
文章从宏观的大遗址保护视野出发,结合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发展历程,系统回顾了考古遗址公园的3大发展阶段:古迹遗址保护意识的萌芽期、遗址公园的出现与探索期以及考古遗址公园的快速发展期。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3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章从宏观的大遗址保护视野出发,结合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发展历程,系统回顾了考古遗址公园的3大发展阶段:古迹遗址保护意识的萌芽期、遗址公园的出现与探索期以及考古遗址公园的快速发展期。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3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宏观和具体两个层面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基于对政策、行业、市场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考古遗址公园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定位,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在建立健全体系、完善配套政策的同时,积极拓展思路,探索更多的特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学 遗产活化 城乡统筹 国家战略
下载PDF
同源文化遗产的地方特性及其价值认知——朝鲜时期园林的用石意指及其仙境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傅舒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4期37-52,共16页
文章以同源文化遗产的地方特性及其价值认知为议题,以一般溯源中国文化的朝鲜园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兼有现实遗存、关联人物、文本记录的实例,从风景赏析、皇家造园、文士玩石出发,分层论证朝鲜时期园林用石相对特殊的做法和鲜明的意象所... 文章以同源文化遗产的地方特性及其价值认知为议题,以一般溯源中国文化的朝鲜园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兼有现实遗存、关联人物、文本记录的实例,从风景赏析、皇家造园、文士玩石出发,分层论证朝鲜时期园林用石相对特殊的做法和鲜明的意象所指。这些直接关乎文化遗产地方特性描述与价值认知的特殊做法,不仅与朝鲜地方风土的形态特征、崇尚朱苏的文化传统有直接关联,而且被用以表征和指向神圣所在与理想居所的“丹丘、仇池、三峰、玉流、洞”等意象符号,也反映了其来源于中国古典神话,并逐渐为道教吸收的神圣地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朝鲜时期 道教仙境 丹阳 玉流川 泉石供
下载PDF
新时期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照片资料收藏工作探析——以东莞市博物馆藏照片资料为例
4
作者 阮浩衡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应高度重视照片资料的收藏工作,不断创新拓展工作思路,广开渠道收藏真实反映地方近现代历史的照片资料,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加以保管、保护、研究与利用,充分发挥其留存历史的史料价值,更好地对...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应高度重视照片资料的收藏工作,不断创新拓展工作思路,广开渠道收藏真实反映地方近现代历史的照片资料,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加以保管、保护、研究与利用,充分发挥其留存历史的史料价值,更好地对接博物馆各项职能,发挥其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照片资料 收藏 保护 研究
下载PDF
浅谈工业遗产认定文物及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以贵州开阳丹砂采冶遗址为例
5
作者 何先龙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7期48-53,共6页
运用类比的方法,把属于新型文化遗产的工业遗产按《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由遗产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先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再逐级申报为市县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乃至世界文化遗产,是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最... 运用类比的方法,把属于新型文化遗产的工业遗产按《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由遗产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先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再逐级申报为市县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乃至世界文化遗产,是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最有效的法律手段之一。通过工业遗产认定文物和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有效提高工业遗产保护的级别和法律效力,进而保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达到更加全面有效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认定文物 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下载PDF
“许昌人”遗址发现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刻画图案
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7期85-85,共1页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个小骨片上发现了经红赭石涂染的7条平行刻画直线。这件人工制品距今11万年左右,比来自南非的最古老现代人的画作早约4万年,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工刻画作品。
关键词 “许昌人” 人工制品 遗址 图案 考古学家 河南省 现代人 出土
下载PDF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习馆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作用——以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花腰傣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银丽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2期68-71,共4页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承载着人类的共同记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民族发展的固化“基因”或活态“基因”。然而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样性的文化群体日益受到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民族文化已经进入生存... 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承载着人类的共同记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民族发展的固化“基因”或活态“基因”。然而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样性的文化群体日益受到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民族文化已经进入生存的关键时期,建设民族民间传习馆已迫在眉睫。文章以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调查分析为例,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习馆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的价值和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初步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 传习馆 传统文化 保护传承 花腰傣文化
下载PDF
关于世界遗产大会边会重要性的观察
8
作者 王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3期75-80,共6页
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期间,在讨论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申报项目、大会机制等议题的主会场之外,还会以研讨会、论坛、展览、晚会等活动形式举办“边会”(side event)。随着世界遗产中心、咨询机构、缔约国等对边会的不断关注,边会的重... 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期间,在讨论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申报项目、大会机制等议题的主会场之外,还会以研讨会、论坛、展览、晚会等活动形式举办“边会”(side event)。随着世界遗产中心、咨询机构、缔约国等对边会的不断关注,边会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已逐渐演变成热点议题的发酵空间、咨询机构专业展示的舞台和缔约国态度表达的场所。文章通过深度参与和观察近些年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的边会活动,来认识主场之外边会场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试图以此视角展望世界遗产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大会 边会观察 世界遗产展望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徐达墓石刻保护监测系统
9
作者 陈菲 沈慧良 秦逸晗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石刻文物常年暴露在外,环境因素是造成文物损害的一个关键因素。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从而及时发现文化遗产的损坏和破坏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石刻文物常年暴露在外,环境因素是造成文物损害的一个关键因素。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从而及时发现文化遗产的损坏和破坏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文章在分析明功臣墓徐达墓石刻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石刻保护监测项目的实施,介绍了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明中山王徐达墓内神道进行保护的监测系统架构及实施效果,以期今后在文物保护中更为深度地应用物联网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石刻保护 环境和本体监测
下载PDF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10
作者 王珂欣 陈耀华 +1 位作者 周天宏 陈正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景迈山古茶林是一个经历了千年演化和传承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基于集体自觉与契约精神的乡规民约对古茶林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申遗过程中,景迈山针对遗产保护管理实际状况形成了一套由国家法规、行业规定、地方条例、技术... 景迈山古茶林是一个经历了千年演化和传承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基于集体自觉与契约精神的乡规民约对古茶林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申遗过程中,景迈山针对遗产保护管理实际状况形成了一套由国家法规、行业规定、地方条例、技术规范与导则等共同组成的规章体系,以及由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地方机构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古茶林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助力了申遗工作。文章对景迈山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法规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并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管理提供景迈山实践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管理 法规体系 乡规民约 景迈山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延忠 乔云飞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5期26-31,共6页
我国文物资源多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易造成严重的破坏,开展文物脆弱性研究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的关键,而明确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是脆弱性评估的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已有的风险脆弱性概念,并将其... 我国文物资源多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对不可移动文物易造成严重的破坏,开展文物脆弱性研究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的关键,而明确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和内涵是脆弱性评估的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分析已有的风险脆弱性概念,并将其与不可移动文物价值特点与保护实践相结合,提出“不可移动文物脆弱性”的概念,明确其影响因素、内涵和特点,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脆弱性评估及预防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承灾体 文物脆弱性 脆弱性内涵
下载PDF
基于价值的保护范式的起源、发展和反思
12
作者 李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6期58-67,共10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价值的保护(values-based preservation)逐渐成为国际遗产保护的主流范式之一,其对多元价值的探索和对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批判...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价值的保护(values-based preservation)逐渐成为国际遗产保护的主流范式之一,其对多元价值的探索和对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批判地引入该范式,用以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应用。文章梳理了该范式的概念、起源、发展、前沿动态、国际研究中的反思和批判,以及中国学者对该范式的引进和探索,辩证地看待其先进性、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而对中国遗产价值保护的发展提出批判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价值的保护 遗产保护 价值类型学 利益相关者参与 中国
下载PDF
浅谈天坛神厨、神库的功能与独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蕾 李高 吕玉欣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神厨、神库等祭天附属建筑作为筹备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承载着祭祀活动重要的礼仪性和功能性。文章通过对《太常寺则例》《光禄寺则例》《大清通礼》等古籍中相关内容的梳理,对天坛坛域内圜丘坛、祈谷坛两组神厨、神库在清朝的功能进行... 神厨、神库等祭天附属建筑作为筹备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承载着祭祀活动重要的礼仪性和功能性。文章通过对《太常寺则例》《光禄寺则例》《大清通礼》等古籍中相关内容的梳理,对天坛坛域内圜丘坛、祈谷坛两组神厨、神库在清朝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和推测,并对天坛神厨在建筑和功能等方面的独特性进行了简要的陈述和猜想,希望可以对整个祭天礼仪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使更多的人对祭天文化的了解更加充实和具体,同时也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于祭祀附属建筑的关注及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坛 神厨 神库 功能 清朝
下载PDF
9—10世纪东南亚海洋贸易沉船研究——以“黑石号”沉船和“井里汶”沉船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光灿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0期28-32,共5页
大约20年前,印度尼西亚爪哇海域打捞出两艘轰动世界的沉船,即著名的“黑石号”沉船和“井里汶”沉船。两艘相距不远的沉船亦具有相近的沉没年代,并且都出水了数量巨大且种类丰富的船货。这两艘9—10世纪的远洋商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极... 大约20年前,印度尼西亚爪哇海域打捞出两艘轰动世界的沉船,即著名的“黑石号”沉船和“井里汶”沉船。两艘相距不远的沉船亦具有相近的沉没年代,并且都出水了数量巨大且种类丰富的船货。这两艘9—10世纪的远洋商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极大不同,主要反映在船体和船货构成方面。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两艘沉船内容的简单介绍和异同比较,探讨唐五代时期中国与海外进行的繁荣海上贸易活动。船货中大量的中国瓷器揭示了当时外销瓷生产数量和质量的盛况。受到商业利益驱使的阿拉伯人和东南亚人应为环印度洋—太平洋区际贸易的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石号”沉船 “井里汶”沉船 海上贸易 外销瓷
下载PDF
世界遗产超越边界
15
作者 吕舟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2023年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召开,这是自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后,时隔4年第一次在线下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这4年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冠疫情造成的空间阻隔影响了人类各种交流对话的进行,地区、国家及族群... 2023年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召开,这是自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后,时隔4年第一次在线下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这4年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冠疫情造成的空间阻隔影响了人类各种交流对话的进行,地区、国家及族群间的各种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世界遗产大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明间相互尊重、对话及交流的重要机制,呈现出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随着2023年图瓦卢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的缔约国增至195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广泛的参与性反映出世界遗产的影响和意义已远不止遗产保护自身,同时也促使世界遗产在更多方面发挥出它潜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大会 交流对话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重要作用和意义 图瓦卢 影响和意义
下载PDF
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白帝城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莹 方刚 +1 位作者 孙治刚 杨巧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1期67-78,共12页
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是指在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过程中,统筹多领域人员参与,在充分调查和准确认识遗产信息的基础上制订整体规划,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实现考古调查与发掘、保护规划制订、文物保护实施、遗产... 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是指在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过程中,统筹多领域人员参与,在充分调查和准确认识遗产信息的基础上制订整体规划,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实现考古调查与发掘、保护规划制订、文物保护实施、遗产开发各领域无缝对接、有序介入,确保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最充分的认识、最科学的保护和最合理的开发利用。文章在阐述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内容的基础上,以白帝城为例,对考古遗产一体化的保护实践进行了思考分析。旨在为考古遗产保护积累经验并为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产 一体化保护 白帝城
下载PDF
挑战与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长城保护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文艳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4期24-34,共11页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景观,长城的生存与气候、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长城兼具农耕、游牧经济以及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分界线的天然属性,因此气候也成为影响长城营建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长城段落处在气候过渡区,其赋存环境极其脆弱,尤其是...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景观,长城的生存与气候、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长城兼具农耕、游牧经济以及半湿润与半干旱气候分界线的天然属性,因此气候也成为影响长城营建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长城段落处在气候过渡区,其赋存环境极其脆弱,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威胁长城本体安全的各类病害发展也有日益加剧的趋势。文章通过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构筑材质长城受气候影响发生损毁的典型案例,阐述了长城因气候变化而面临的生存挑战;分析了近年来各级长城保护管理部门通过预防性保护缓解气候变化对长城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举措,并提出在气候变化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如何实施不同维度下的长城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气候 地理环境 病害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考古学与文物保护规划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卫红 杜金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S01期20-28,共9页
新时代考古学和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在工作对象、目的目标和使命任务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和互补性。考古学是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考古学在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包括明晰文物遗存构成和文化属性、评估文物保存现状... 新时代考古学和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在工作对象、目的目标和使命任务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和互补性。考古学是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考古学在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包括明晰文物遗存构成和文化属性、评估文物保存现状及破坏影响因素、深化文物价值体系研究、提出保护建议、编制考古工作规划计划等,为划定文物保护区划、明晰保护和展示利用重点及措施等提供支撑服务。系统全面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是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方案是考古学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方式,为考古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文物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保护设计 使命任务
下载PDF
茶、茶文化景观与海上茶叶贸易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波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5期62-78,共17页
人类培育了茶,茶也改变了人和人类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人工茶树的培育。唐宋时期,品茶之风已经风行国内。明、清时期茶园经济兴起,海洋贸易磅礴发展,茶叶开始大规模输出。考古所见器物演变,正是古人的饮茶风格从“... 人类培育了茶,茶也改变了人和人类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人工茶树的培育。唐宋时期,品茶之风已经风行国内。明、清时期茶园经济兴起,海洋贸易磅礴发展,茶叶开始大规模输出。考古所见器物演变,正是古人的饮茶风格从“煮羹”到“食茶”再到“饮茶”的实证。茶叶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还促进了种植园经济的推广,加速了造船与航运业的发展,推动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茶叶谱写了一部独特的世界史。文章试图从中国早期茶的考古发现、古人饮茶方式的演变和沉船考古所见的茶叶贸易史入手,探究茶的种植与发展史,解读茶叶贸易对世界文明进程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栽培 茶文化景观 海上茶叶贸易
下载PDF
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金华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一期项目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进 祝碧莲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S02期189-194,共6页
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文章以金华市博物馆为例,从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和意义、藏品的保护现状、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内容与预期及金华市博物馆对藏品预防性保护的期望与目标4个方面阐述,论证预防性保护的重... 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文章以金华市博物馆为例,从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和意义、藏品的保护现状、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内容与预期及金华市博物馆对藏品预防性保护的期望与目标4个方面阐述,论证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保护 藏品 现状 预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