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导出
作品数
770
被引量
660
H指数
9
查看全部目录封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是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由《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分刊而来。读者对象为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各级从事烧伤救治的医生,以及与烧伤防治研究相关学科的人员。烧伤和其并发症几乎涉及医学科...
查看详情>>
曾用名
中华烧伤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2097-110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50-1225/R
出版周期
月刊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发表作品
发文分析
共找到
770
篇文章
<
1
2
…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负压伤口疗法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雅萍
邓呈亮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5-890,共6页
负压伤口疗法(NPWT)是一种利用持续性真空负压管理创面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创面的治疗。局部应用NPWT技术可清除创面渗出物,减少细菌感染,刺激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等,为游离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基底。然而,对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是否行N...
负压伤口疗法(NPWT)是一种利用持续性真空负压管理创面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创面的治疗。局部应用NPWT技术可清除创面渗出物,减少细菌感染,刺激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等,为游离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基底。然而,对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是否行NPWT存在争议。研究表明,NPWT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在皮瓣供区创面使用NPWT可以减小创面张力,促进创面愈合,还能改善色素沉着。该文对NPWT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两者的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外科皮瓣
手术后并发症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嵌合穿支皮瓣修复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程琳
刘先奇
+3 位作者
杜伟力
代强
车可心
沈余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3-649,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嵌合穿支皮瓣修复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患者,其中男1...
目的探讨应用嵌合穿支皮瓣修复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21~73岁。共21个创面,包括5个骨外露创面、12个骨髓炎创面、4个内固定外露创面。Ⅰ期清创后创面面积为6 cm×3 cm~22 cm×10 cm,之后行负压封闭引流5~7 d。Ⅱ期采用带蒂腓肠内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胫后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腓肠内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游离旋髂深动脉嵌合穿支皮瓣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7 cm×5 cm~25 cm×12 cm),嵌合的肌瓣填充深部不规则腔隙。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感染有无复发。结果18个游离嵌合穿支皮瓣中,16个皮瓣顺利成活;1个皮瓣术后当天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探查重新吻合后,最终成活;1个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供区创面均顺利愈合。3个带蒂嵌合穿支皮瓣均成活,其中1个出现皮瓣下感染,经清创+放置骨水泥后愈合。1个皮瓣供区切口裂开,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另2个皮瓣供区创面愈合良好。随访3~12个月,骨外露、内固定外露创面患者未出现异常渗出或感染表现,骨髓炎创面患者感染未复发。结论对于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采用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能够有效覆盖创面、填充无效腔并控制感染,且对供区的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骨髓炎
游离组织瓣
嵌合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创面敷料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灿(编译)
罗高兴(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共1页
自1969年拉里·汉奇发现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以来,人们对主要用于骨再生的不同类型的BG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最近,BG在血管生成、免疫原性和细菌抗感染方面的有益作用得到了验证,BG的适用性已扩展到软组织修复...
自1969年拉里·汉奇发现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以来,人们对主要用于骨再生的不同类型的BG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最近,BG在血管生成、免疫原性和细菌抗感染方面的有益作用得到了验证,BG的适用性已扩展到软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英国邓迪大学理工学院Shahin Homaeigohar和德国厄兰根-纽伦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研究所Meng Li和Aldo R.Boccaccini在《Burns&Trauma》发表综述《Bioactive glass-based fibrous wound dressings》,强调BG纤维材料在创面愈合中的新兴作用和意义,讨论了相关的促进愈合机制,并介绍不同类型的BG纤维敷料的组成和形式、优点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创面敷料
纤维材料
骨再生
血管生成
免疫原性
生物材料研究
原文传递
一项分析烧伤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补充与感染转归的关系的多中心研究
4
作者
汤文彬(译)
李孝建(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4-464,共1页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维持钙磷稳态和促骨矿化及通过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危重患者相关的研究中,25OHD缺乏与患者不良结局相关,但其对重症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维持钙磷稳态和促骨矿化及通过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危重患者相关的研究中,25OHD缺乏与患者不良结局相关,但其对重症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根据入院时25OHD水平将烧伤患者分为缺乏组(25OHD<20 ng/mL,234例)和非缺乏组(25OHD≥20 ng/mL,17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患者
多中心研究
危重患者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
不良结局
免疫调节
骨矿化
原文传递
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陶怡冰
施可庆
肖健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6-900,共5页
许多致伤因素,包括烧伤、手术等均可能导致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合适的创面敷料或植入物是促进创面愈合与再生的物质基础。含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能够影响细胞行为,促进细胞顺应结构进行有序生长,将该类材料应用于创面修复中可促进血...
许多致伤因素,包括烧伤、手术等均可能导致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合适的创面敷料或植入物是促进创面愈合与再生的物质基础。含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能够影响细胞行为,促进细胞顺应结构进行有序生长,将该类材料应用于创面修复中可促进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瘢痕面积。近年来,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几种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表面微结构如何影响创面愈合及其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上创面的治疗寻找和研制更贴近皮肤组织结构的医学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组织工程
纳米纤维
生物相容性材料
沟槽
微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名单
6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5-305,共1页
原文传递
控制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
被引量:
4
7
作者
郇京宁
黄晓琴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已是烧伤治疗中的常见现象,原因可能与伤后第1个24 h仅用电解质溶液复苏、追求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策略等有关。过度液体复苏引起组织水肿是诱发呼吸功能不全、腹腔间室综合征等...
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已是烧伤治疗中的常见现象,原因可能与伤后第1个24 h仅用电解质溶液复苏、追求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策略等有关。过度液体复苏引起组织水肿是诱发呼吸功能不全、腹腔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该从确定理想的复苏策略、设定合适的复苏目标值、实施复苏液体精细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控制过度液体复苏,预防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补液疗法
过度液体复苏
组织水肿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6
8
作者
陈华清
封秀琴
+5 位作者
徐彩娟
张玉萍
曾妃
钟祖爱
夏一兰
韩春茂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进行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6月13—14日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液化天然气槽罐车爆炸所致重度烧爆复合伤患者,其中男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进行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6月13—14日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液化天然气槽罐车爆炸所致重度烧爆复合伤患者,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33~92(66±17)岁。对所有患者从入院48 h后开始进行翻身床治疗,并导入前馈控制理念,包括组建翻身床前馈控制专项管理团队,明确医护人员在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职责,采取多学科医师配合策略,以“翻身床工作坊”形式对临时组建的护士团队中的80名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制订翻身床治疗核查表、评估单并持续质控。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翻身床翻身频率、翻身操作总次数及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观察治疗过程中因翻身床操作不当造成患者呼吸心搏骤停、治疗中断、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片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入院2 d内和入院30 d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最低值、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数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入院30 d内每日行翻身床翻身2~6次,共进行翻身操作1320次,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为99.9%(1319/1320)。翻身床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患者入院2 d内PaO2、PaCO_(2)最低值分别为(100±19)、(42±4)mmHg,轻、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10、2、3例,无一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患者入院30 d时PaO2、PaCO_(2)最低值分别为(135±28)、(37±8)mmHg,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3、1例,有11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结论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通过提前控制翻身床应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确保翻身床翻身安全顺利完成,可促进烧伤创面修复和呼吸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救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事故
烧爆复合伤
翻身床
前馈控制
原文传递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
2
9
作者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组
李青峰
+1 位作者
姚敏
严敏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窄谱强脉冲光,是在传统强脉冲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特性。为了促使窄谱强脉冲光在临床应用的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由整复外科、皮肤...
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窄谱强脉冲光,是在传统强脉冲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特性。为了促使窄谱强脉冲光在临床应用的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由整复外科、皮肤科等领域的临床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和其他相关学科权威指南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探讨了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治疗参数、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供从事整形美容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技术
强脉冲光疗法
窄谱强脉冲光
医疗美容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根据多配体蛋白聚糖水平升高来判定吸入性损伤后早期发生内皮损伤
10
作者
侯亚宁(编译)
郭光华(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051,共1页
吸入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烧伤休克的潜在相关性尚不清楚。临床前研究表明,通过测量多配体蛋白聚糖(SDC-1)水平反映的内皮损伤与休克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肺已被确定为SDC-1显著脱落的部位。此文旨在研究猪模型中单纯吸入...
吸入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烧伤休克的潜在相关性尚不清楚。临床前研究表明,通过测量多配体蛋白聚糖(SDC-1)水平反映的内皮损伤与休克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肺已被确定为SDC-1显著脱落的部位。此文旨在研究猪模型中单纯吸入性损伤对内皮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吸入性损伤动物在伤后2、4、6h循环SDC-1的差异倍数比受伤前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45、0.0017、<0.001),而在健康对照动物中循环SDC-1的差异倍数在伤后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内皮损伤
休克状态
临床前研究
烧伤休克
血管通透性
多配体蛋白聚糖
猪模型
原文传递
国际专家组确定烧伤吸入性损伤最佳诊断和治疗的改良德尔菲法研究
11
作者
侯亚宁(编译)
郭光华(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5-1015,共1页
为明确烧伤吸入性损伤(BII)诊断和治疗的最佳策略,由麻醉师、重症医师和整形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小组使用RAND/UCLA(兰德公司/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适当性方法(RAM)进行改良德尔菲法研究,系统地分析专家小组的意见,并将专家意见与现有...
为明确烧伤吸入性损伤(BII)诊断和治疗的最佳策略,由麻醉师、重症医师和整形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小组使用RAND/UCLA(兰德公司/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适当性方法(RAM)进行改良德尔菲法研究,系统地分析专家小组的意见,并将专家意见与现有证据结合,以确定在BII的诊断和治疗中,哪些措施是适当的、哪些是不适当的。最终完成了一项包含140份陈述的调查问卷,细分为20项病史和体格检查、39项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医师
专家小组
改良德尔菲法
烧伤吸入性损伤
最佳策略
诊断和治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体格检查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钰
杨丽萍
+4 位作者
刘白雪
周帅
李蒙
贾晴
于希军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患者创面愈合困难是临床各科室医师均有可能遇到的难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是潜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然而,白藜芦醇因生物利用度不高等原因,临...
患者创面愈合困难是临床各科室医师均有可能遇到的难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是潜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然而,白藜芦醇因生物利用度不高等原因,临床应用受限。该文对白藜芦醇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创面治疗中的给药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重新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白藜芦醇
慢性难愈性创面
给药方式
原文传递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13
作者
本刊编辑委员会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1-611,共1页
原文传递
烧伤毛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沈拓
朱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95-1200,共6页
毛霉菌病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疾病。烧伤患者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是毛霉菌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毛霉菌病在烧伤患者中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关于烧伤毛霉菌病的文献较少,且多为案例报道,而没有系统性总结。基于此,...
毛霉菌病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疾病。烧伤患者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是毛霉菌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毛霉菌病在烧伤患者中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关于烧伤毛霉菌病的文献较少,且多为案例报道,而没有系统性总结。基于此,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烧伤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烧伤毛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侵袭性真菌感染
毛霉菌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
2
15
作者
黄宇
黄波
+4 位作者
刘安铭
唐林
周鑫
王韶亮
邹永根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收治因外伤所致或肿瘤/瘢痕切除后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
目的探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收治因外伤所致或肿瘤/瘢痕切除后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58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0 cm×8.0 cm~32.0 cm×18.0 cm。以腹部为供区,设计并切取腹壁联体皮瓣——携带两侧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15.0 cm×9.0 cm~32.0 cm×20.0 cm)修复创面。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评估疗效,末次随访时分别根据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与下肢功能量表评估膝关节和小腿功能。结果15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部分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6例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16~28个月显示,受区外形较好,质地柔软,未出现明显外观臃肿、色素明显沉着或异常毛发生长等;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壁疝或瘢痕增生等并发症;膝关节及小腿功能重建较好,未见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中,优者3例、良者1例;12例小腿损伤患者小腿功能评估中,优者9例、良者3例。结论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组织量丰富、切取面积大,用其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佳的近期外观与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联体皮瓣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肢重建
原文传递
增强创伤后小鼠巨噬细胞的芳香烃受体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旷田垠
殷双琴
+6 位作者
代伟宏
罗莉
陈涛
梁星河
王日兴
梁华平
朱俊宇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3-640,共8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增强创伤后PM的AhR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增强创伤后PM的AhR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每组10只。将后3组小鼠构建骨折+失血的严重创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分别在未创伤和创伤后2、6、12 h时,提取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小鼠原代PM(提取细胞下同),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AhR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取2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创伤后6 h组,每组10只,提取PM后,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AhR泛素化水平。取12只小鼠,分为单纯二甲基亚砜(DMSO)组、创伤后6 h+DMSO组、单纯MG-132组、创伤后6 h+MG-132组,每组3只,并行相应处理后,提取PM,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蛋白的表达。取20只小鼠构建创伤后6 h模型并提取PM,分为空载腺病毒(Ad-NC)组和AhR过表达腺病毒(Ad-AhR)组,部分细胞转染相应腺病毒36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的蛋白表达;将剩余Ad-NC组细胞分为单纯Ad-NC组、Ad-NC+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将剩余Ad-AhR组细胞分为单纯Ad-AhR组和Ad-AhR+LPS组,并行相应处理1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样本数为6)。取20只小鼠提取PM并分为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并行相应处理后,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细胞内载菌量(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1.16±0.28)比较,创伤后2 h组(0.59±0.14)、创伤后6 h组(0.72±0.16)、创伤后12 h组(0.71±0.17)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PM中AhR的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包括AhR、AhR抑制因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a1、热休克蛋白90、芳香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热休克蛋白70相互作用蛋白。除创伤后2 h组PM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其他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创伤后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后6 h组PM中AhR泛素化水平升高。与单纯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DMSO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下降,单纯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与创伤后6 h+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上调。转染36 h,与Ad-NC组比较,Ad-AhR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处理12 h,与Ad-NC+LPS组比较,Ad-AhR+LPS组PM上清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4.80、3.82,P<0.05)。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1×106个PM的胞内载菌量分别为(3.0±1.8)、(41.8±10.2)、(1.8±1.2)、(24.2±6.3)集落形成单位。与创伤后6 h+Ad-NC组比较,创伤后6 h+Ad-AhR组PM的胞内载菌量明显减少(t=3.61,P<0.05)。结论严重创伤后小鼠PM中AhR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其蛋白表达降低,增强创伤后巨噬细胞AhR的表达可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且提升创伤后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创伤和损伤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炎症因子
杀菌能力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促进皮肤屏障破坏后的先天性炎症反应
17
作者
张凡(编译)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9-639,共1页
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减轻炎症反应和防止自身免疫反应。常驻在外周组织(即非淋巴组织)的Treg有特异性的功能, 比如, 皮肤组织中的Treg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真皮纤维化、促进表皮再生和增强毛囊生长周期。皮肤组织中的...
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减轻炎症反应和防止自身免疫反应。常驻在外周组织(即非淋巴组织)的Treg有特异性的功能, 比如, 皮肤组织中的Treg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真皮纤维化、促进表皮再生和增强毛囊生长周期。皮肤组织中的Treg可通过促进影响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整合素和TGF-β途径基因的表达, 在转录水平上调整组织微环境。研究者观察到, 小鼠表皮损伤后皮肤中的Treg促使KC发出急性促炎信号。使用单细胞测序方法, 研究者确定了小鼠皮肤损伤时整合素αvβ8会在皮肤Treg上优先表达, Treg可以凭借该整合素激活潜伏的TGF-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反应
皮肤屏障
小鼠皮肤
调节性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炎症反应
外周组织
表皮再生
原文传递
天然与重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8
作者
刘小刚
陈蕾
+5 位作者
李海航
胡妍珂
熊雅慧
黄薇
苏沙沙
祁少海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8-982,共5页
胶原蛋白是一种构成动物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蛋白质,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食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胶原蛋白由于来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与可降解性等优点,可被用作敷料或组织工程支...
胶原蛋白是一种构成动物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蛋白质,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食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胶原蛋白由于来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与可降解性等优点,可被用作敷料或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创面修复。根据材料来源,胶原蛋白可被分为天然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天然胶原蛋白主要是从哺乳动物和鱼类中直接提取的;而重组胶原蛋白是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来源包括微生物、动物或植物重组表达体系。该文总结了胶原蛋白的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优点、不足等,胶原蛋白结合三维打印技术用于创面修复的特殊性与优越性,以及中国胶原蛋白产业的市场规范对创面修复领域的影响,并对研发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注意事项等做了进一步说明,旨在为选择合适来源的胶原蛋白进行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打印
三维
创面修复
天然胶原蛋白
重组胶原蛋白
市场规范
原文传递
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9
作者
龙露瑶
陈燕微
+2 位作者
邓如非
姜臻宇
张友来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创面修复难度大,截肢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属与社会均带来较重负担。研究表明,采用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获得较好效果。该文主要从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创面修复难度大,截肢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属与社会均带来较重负担。研究表明,采用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获得较好效果。该文主要从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现状与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该皮瓣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科皮瓣
糖尿病血管病变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延迟皮瓣
原文传递
褪黑素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Smad信号通路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0
作者
蒋祉萱(编译)
姚敏(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1,共1页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形成的异常瘢痕组织。Fb功能障碍是瘢痕疙瘩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增殖异常、侵袭性增强和ECM的过度沉积等。褪黑素是一种色氨酸衍生的吲哚胺,可刺激组织中的抗氧化酶,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此前,针对其他...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形成的异常瘢痕组织。Fb功能障碍是瘢痕疙瘩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增殖异常、侵袭性增强和ECM的过度沉积等。褪黑素是一种色氨酸衍生的吲哚胺,可刺激组织中的抗氧化酶,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此前,针对其他纤维化疾病模型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瘢痕疙瘩
褪黑素
抗纤维化作用
过度沉积
皮肤损伤
功能障碍
吲哚胺
原文传递
题名
负压伤口疗法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雅萍
邓呈亮
机构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5-890,共6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1)重点011)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教科技厅函(2020)39号)。
文摘
负压伤口疗法(NPWT)是一种利用持续性真空负压管理创面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创面的治疗。局部应用NPWT技术可清除创面渗出物,减少细菌感染,刺激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等,为游离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基底。然而,对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是否行NPWT存在争议。研究表明,NPWT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在皮瓣供区创面使用NPWT可以减小创面张力,促进创面愈合,还能改善色素沉着。该文对NPWT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两者的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外科皮瓣
手术后并发症
创面修复
Keywords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Surgical flap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ound repair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嵌合穿支皮瓣修复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程琳
刘先奇
杜伟力
代强
车可心
沈余明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
烟台业达医院烧伤整形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3-649,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
北京积水潭医院人才培养“学科新星”计划(XKXX2022003)。
文摘
目的探讨应用嵌合穿支皮瓣修复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21~73岁。共21个创面,包括5个骨外露创面、12个骨髓炎创面、4个内固定外露创面。Ⅰ期清创后创面面积为6 cm×3 cm~22 cm×10 cm,之后行负压封闭引流5~7 d。Ⅱ期采用带蒂腓肠内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带蒂胫后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腓肠内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游离旋髂深动脉嵌合穿支皮瓣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7 cm×5 cm~25 cm×12 cm),嵌合的肌瓣填充深部不规则腔隙。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感染有无复发。结果18个游离嵌合穿支皮瓣中,16个皮瓣顺利成活;1个皮瓣术后当天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探查重新吻合后,最终成活;1个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供区创面均顺利愈合。3个带蒂嵌合穿支皮瓣均成活,其中1个出现皮瓣下感染,经清创+放置骨水泥后愈合。1个皮瓣供区切口裂开,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另2个皮瓣供区创面愈合良好。随访3~12个月,骨外露、内固定外露创面患者未出现异常渗出或感染表现,骨髓炎创面患者感染未复发。结论对于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采用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能够有效覆盖创面、填充无效腔并控制感染,且对供区的损伤较小。
关键词
穿支皮瓣
骨髓炎
游离组织瓣
嵌合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Keywords
Perforator flap
Osteomyelitis
Free tissue flaps
Chimeric flap
Wound repair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创面敷料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灿(编译)
罗高兴(审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共1页
文摘
自1969年拉里·汉奇发现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以来,人们对主要用于骨再生的不同类型的BG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最近,BG在血管生成、免疫原性和细菌抗感染方面的有益作用得到了验证,BG的适用性已扩展到软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英国邓迪大学理工学院Shahin Homaeigohar和德国厄兰根-纽伦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研究所Meng Li和Aldo R.Boccaccini在《Burns&Trauma》发表综述《Bioactive glass-based fibrous wound dressings》,强调BG纤维材料在创面愈合中的新兴作用和意义,讨论了相关的促进愈合机制,并介绍不同类型的BG纤维敷料的组成和形式、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创面敷料
纤维材料
骨再生
血管生成
免疫原性
生物材料研究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一项分析烧伤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补充与感染转归的关系的多中心研究
4
作者
汤文彬(译)
李孝建(审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4-464,共1页
文摘
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维持钙磷稳态和促骨矿化及通过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危重患者相关的研究中,25OHD缺乏与患者不良结局相关,但其对重症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根据入院时25OHD水平将烧伤患者分为缺乏组(25OHD<20 ng/mL,234例)和非缺乏组(25OHD≥20 ng/mL,178例)。
关键词
烧伤患者
多中心研究
危重患者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D
不良结局
免疫调节
骨矿化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陶怡冰
施可庆
肖健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面修复与再生中心
浙江省台州医院药剂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6-900,共5页
基金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2021JH041)
温州医科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立项项目重点项目(KYYW202108)。
文摘
许多致伤因素,包括烧伤、手术等均可能导致皮肤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合适的创面敷料或植入物是促进创面愈合与再生的物质基础。含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能够影响细胞行为,促进细胞顺应结构进行有序生长,将该类材料应用于创面修复中可促进血管新生、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瘢痕面积。近年来,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几种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表面微结构如何影响创面愈合及其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上创面的治疗寻找和研制更贴近皮肤组织结构的医学生物材料。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组织工程
纳米纤维
生物相容性材料
沟槽
微纳米结构
Keywords
Wound healing
Tissue engineering
Nanofibers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Groove
Micro-nano structure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名单
6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5-305,共1页
分类号
R6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控制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
被引量:
4
7
作者
郇京宁
黄晓琴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0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801910)。
文摘
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已是烧伤治疗中的常见现象,原因可能与伤后第1个24 h仅用电解质溶液复苏、追求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的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策略等有关。过度液体复苏引起组织水肿是诱发呼吸功能不全、腹腔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该从确定理想的复苏策略、设定合适的复苏目标值、实施复苏液体精细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控制过度液体复苏,预防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
烧伤
补液疗法
过度液体复苏
组织水肿
并发症
Keywords
Burns
Fluid therapy
Over-resuscitation
Tissue edema
Complication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6
8
作者
陈华清
封秀琴
徐彩娟
张玉萍
曾妃
钟祖爱
夏一兰
韩春茂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卫生健康重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WKJ-ZJ-2123)。
文摘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进行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6月13—14日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液化天然气槽罐车爆炸所致重度烧爆复合伤患者,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33~92(66±17)岁。对所有患者从入院48 h后开始进行翻身床治疗,并导入前馈控制理念,包括组建翻身床前馈控制专项管理团队,明确医护人员在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职责,采取多学科医师配合策略,以“翻身床工作坊”形式对临时组建的护士团队中的80名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制订翻身床治疗核查表、评估单并持续质控。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翻身床翻身频率、翻身操作总次数及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观察治疗过程中因翻身床操作不当造成患者呼吸心搏骤停、治疗中断、非计划性拔管、坠床、皮片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入院2 d内和入院30 d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最低值、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数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入院30 d内每日行翻身床翻身2~6次,共进行翻身操作1320次,一次性体位变换成功率为99.9%(1319/1320)。翻身床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患者入院2 d内PaO2、PaCO_(2)最低值分别为(100±19)、(42±4)mmHg,轻、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10、2、3例,无一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患者入院30 d时PaO2、PaCO_(2)最低值分别为(135±28)、(37±8)mmHg,中、重度ARDS患病人数分别为3、1例,有11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结论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导入前馈控制理念,通过提前控制翻身床应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确保翻身床翻身安全顺利完成,可促进烧伤创面修复和呼吸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救治质量。
关键词
烧伤
事故
烧爆复合伤
翻身床
前馈控制
Keywords
Burns
Accidents
Burn-explosion combined injury
Rollover bed
Feedforward control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
2
9
作者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组
李青峰
姚敏
严敏
机构
不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文摘
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窄谱强脉冲光,是在传统强脉冲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特性。为了促使窄谱强脉冲光在临床应用的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由整复外科、皮肤科等领域的临床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和其他相关学科权威指南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探讨了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治疗参数、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供从事整形美容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关键词
美容技术
强脉冲光疗法
窄谱强脉冲光
医疗美容
专家共识
Keywords
Cosmetic techniques
Intense pulsed light therapy
Narrow-band intense pulsed light
Aesthetic medicine
Expert consensus
分类号
R6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根据多配体蛋白聚糖水平升高来判定吸入性损伤后早期发生内皮损伤
10
作者
侯亚宁(编译)
郭光华(审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051,共1页
文摘
吸入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烧伤休克的潜在相关性尚不清楚。临床前研究表明,通过测量多配体蛋白聚糖(SDC-1)水平反映的内皮损伤与休克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肺已被确定为SDC-1显著脱落的部位。此文旨在研究猪模型中单纯吸入性损伤对内皮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吸入性损伤动物在伤后2、4、6h循环SDC-1的差异倍数比受伤前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45、0.0017、<0.001),而在健康对照动物中循环SDC-1的差异倍数在伤后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内皮损伤
休克状态
临床前研究
烧伤休克
血管通透性
多配体蛋白聚糖
猪模型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际专家组确定烧伤吸入性损伤最佳诊断和治疗的改良德尔菲法研究
11
作者
侯亚宁(编译)
郭光华(审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5-1015,共1页
文摘
为明确烧伤吸入性损伤(BII)诊断和治疗的最佳策略,由麻醉师、重症医师和整形外科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小组使用RAND/UCLA(兰德公司/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适当性方法(RAM)进行改良德尔菲法研究,系统地分析专家小组的意见,并将专家意见与现有证据结合,以确定在BII的诊断和治疗中,哪些措施是适当的、哪些是不适当的。最终完成了一项包含140份陈述的调查问卷,细分为20项病史和体格检查、39项辅助检查。
关键词
整形外科医师
专家小组
改良德尔菲法
烧伤吸入性损伤
最佳策略
诊断和治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体格检查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白藜芦醇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钰
杨丽萍
刘白雪
周帅
李蒙
贾晴
于希军
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S08027,2022MS08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205127)
+1 种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201189)
内蒙古医科大学面上项目(YKD2021MS023)。
文摘
患者创面愈合困难是临床各科室医师均有可能遇到的难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是潜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然而,白藜芦醇因生物利用度不高等原因,临床应用受限。该文对白藜芦醇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创面治疗中的给药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重新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白藜芦醇
慢性难愈性创面
给药方式
Keywords
Wound heal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veratrol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13
作者
本刊编辑委员会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1-611,共1页
分类号
R6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烧伤毛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沈拓
朱峰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95-1200,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YFA0110601)。
文摘
毛霉菌病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疾病。烧伤患者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是毛霉菌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毛霉菌病在烧伤患者中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关于烧伤毛霉菌病的文献较少,且多为案例报道,而没有系统性总结。基于此,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烧伤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烧伤毛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
烧伤
侵袭性真菌感染
毛霉菌病
诊断
治疗
Keywords
Burns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Mucormycosis
Diagnosis
Treatment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519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
2
15
作者
黄宇
黄波
刘安铭
唐林
周鑫
王韶亮
邹永根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0-545,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收治因外伤所致或肿瘤/瘢痕切除后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58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0 cm×8.0 cm~32.0 cm×18.0 cm。以腹部为供区,设计并切取腹壁联体皮瓣——携带两侧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15.0 cm×9.0 cm~32.0 cm×20.0 cm)修复创面。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评估疗效,末次随访时分别根据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与下肢功能量表评估膝关节和小腿功能。结果15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部分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6例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16~28个月显示,受区外形较好,质地柔软,未出现明显外观臃肿、色素明显沉着或异常毛发生长等;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壁疝或瘢痕增生等并发症;膝关节及小腿功能重建较好,未见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中,优者3例、良者1例;12例小腿损伤患者小腿功能评估中,优者9例、良者3例。结论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组织量丰富、切取面积大,用其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佳的近期外观与功能恢复效果。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联体皮瓣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肢重建
Keywords
Wounds and injuries
Neoplasms
Microsurgery
Conjoined flap
Bi-pedicled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
Soft tissue defect
Lower limb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58.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增强创伤后小鼠巨噬细胞的芳香烃受体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旷田垠
殷双琴
代伟宏
罗莉
陈涛
梁星河
王日兴
梁华平
朱俊宇
机构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战伤感染与特需药品研究室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旅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3-640,共8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21jcyj-msxmX0234)
重庆市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CSTB2022BSXM-JCX0009)
+1 种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ZY2021HN19)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190035010)。
文摘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增强创伤后PM的AhR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每组10只。将后3组小鼠构建骨折+失血的严重创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分别在未创伤和创伤后2、6、12 h时,提取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小鼠原代PM(提取细胞下同),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AhR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取2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创伤后6 h组,每组10只,提取PM后,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AhR泛素化水平。取12只小鼠,分为单纯二甲基亚砜(DMSO)组、创伤后6 h+DMSO组、单纯MG-132组、创伤后6 h+MG-132组,每组3只,并行相应处理后,提取PM,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蛋白的表达。取20只小鼠构建创伤后6 h模型并提取PM,分为空载腺病毒(Ad-NC)组和AhR过表达腺病毒(Ad-AhR)组,部分细胞转染相应腺病毒36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的蛋白表达;将剩余Ad-NC组细胞分为单纯Ad-NC组、Ad-NC+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将剩余Ad-AhR组细胞分为单纯Ad-AhR组和Ad-AhR+LPS组,并行相应处理1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样本数为6)。取20只小鼠提取PM并分为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并行相应处理后,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细胞内载菌量(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1.16±0.28)比较,创伤后2 h组(0.59±0.14)、创伤后6 h组(0.72±0.16)、创伤后12 h组(0.71±0.17)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PM中AhR的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包括AhR、AhR抑制因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a1、热休克蛋白90、芳香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热休克蛋白70相互作用蛋白。除创伤后2 h组PM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其他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创伤后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后6 h组PM中AhR泛素化水平升高。与单纯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DMSO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下降,单纯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与创伤后6 h+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上调。转染36 h,与Ad-NC组比较,Ad-AhR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处理12 h,与Ad-NC+LPS组比较,Ad-AhR+LPS组PM上清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4.80、3.82,P<0.05)。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1×106个PM的胞内载菌量分别为(3.0±1.8)、(41.8±10.2)、(1.8±1.2)、(24.2±6.3)集落形成单位。与创伤后6 h+Ad-NC组比较,创伤后6 h+Ad-AhR组PM的胞内载菌量明显减少(t=3.61,P<0.05)。结论严重创伤后小鼠PM中AhR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其蛋白表达降低,增强创伤后巨噬细胞AhR的表达可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且提升创伤后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创伤和损伤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炎症因子
杀菌能力
Keywords
Macrophages
Wounds and injuries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
Inflammatory cytokine
Bactericidal ability
分类号
R392 [医药卫生—免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调节性T细胞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促进皮肤屏障破坏后的先天性炎症反应
17
作者
张凡(编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9-639,共1页
文摘
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减轻炎症反应和防止自身免疫反应。常驻在外周组织(即非淋巴组织)的Treg有特异性的功能, 比如, 皮肤组织中的Treg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真皮纤维化、促进表皮再生和增强毛囊生长周期。皮肤组织中的Treg可通过促进影响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整合素和TGF-β途径基因的表达, 在转录水平上调整组织微环境。研究者观察到, 小鼠表皮损伤后皮肤中的Treg促使KC发出急性促炎信号。使用单细胞测序方法, 研究者确定了小鼠皮肤损伤时整合素αvβ8会在皮肤Treg上优先表达, Treg可以凭借该整合素激活潜伏的TGF-β.
关键词
自身免疫反应
皮肤屏障
小鼠皮肤
调节性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炎症反应
外周组织
表皮再生
分类号
R392 [医药卫生—免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天然与重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18
作者
刘小刚
陈蕾
李海航
胡妍珂
熊雅慧
黄薇
苏沙沙
祁少海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逸仙集团皮肤健康精准研究联合实验室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8-982,共5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B151502004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个三”工程团队(Y70214)。
文摘
胶原蛋白是一种构成动物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蛋白质,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食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胶原蛋白由于来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与可降解性等优点,可被用作敷料或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创面修复。根据材料来源,胶原蛋白可被分为天然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天然胶原蛋白主要是从哺乳动物和鱼类中直接提取的;而重组胶原蛋白是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来源包括微生物、动物或植物重组表达体系。该文总结了胶原蛋白的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优点、不足等,胶原蛋白结合三维打印技术用于创面修复的特殊性与优越性,以及中国胶原蛋白产业的市场规范对创面修复领域的影响,并对研发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注意事项等做了进一步说明,旨在为选择合适来源的胶原蛋白进行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打印
三维
创面修复
天然胶原蛋白
重组胶原蛋白
市场规范
Keywords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Printing,three-dimensional
Wound repair
Natural collagen
Recombinant collagen
Market norm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9
作者
龙露瑶
陈燕微
邓如非
姜臻宇
张友来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医学中心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BABL206072)。
文摘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创面修复难度大,截肢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属与社会均带来较重负担。研究表明,采用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获得较好效果。该文主要从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现状与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该皮瓣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科皮瓣
糖尿病血管病变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延迟皮瓣
Keywords
Diabetic foot
Surgical flaps
Diabetic angiopathies
Sural neurotrophic vascular flap
Delayed flap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R658.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褪黑素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Smad信号通路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0
作者
蒋祉萱(编译)
姚敏(审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1,共1页
文摘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形成的异常瘢痕组织。Fb功能障碍是瘢痕疙瘩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增殖异常、侵袭性增强和ECM的过度沉积等。褪黑素是一种色氨酸衍生的吲哚胺,可刺激组织中的抗氧化酶,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此前,针对其他纤维化疾病模型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关键词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瘢痕疙瘩
褪黑素
抗纤维化作用
过度沉积
皮肤损伤
功能障碍
吲哚胺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负压伤口疗法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邓雅萍
邓呈亮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嵌合穿支皮瓣修复骨或内固定外露创面及骨髓炎创面的临床效果
程琳
刘先奇
杜伟力
代强
车可心
沈余明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创面敷料
黄灿(编译)
罗高兴(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4
一项分析烧伤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补充与感染转归的关系的多中心研究
汤文彬(译)
李孝建(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5
含有序微纳米结构的生物材料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陶怡冰
施可庆
肖健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6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名单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7
控制大面积烧伤患者过度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
郇京宁
黄晓琴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8
前馈控制理念在群体烧爆复合伤患者翻身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陈华清
封秀琴
徐彩娟
张玉萍
曾妃
钟祖爱
夏一兰
韩春茂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原文传递
9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组
李青峰
姚敏
严敏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原文传递
10
根据多配体蛋白聚糖水平升高来判定吸入性损伤后早期发生内皮损伤
侯亚宁(编译)
郭光华(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1
国际专家组确定烧伤吸入性损伤最佳诊断和治疗的改良德尔菲法研究
侯亚宁(编译)
郭光华(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2
白藜芦醇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刘钰
杨丽萍
刘白雪
周帅
李蒙
贾晴
于希军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13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本刊编辑委员会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4
烧伤毛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沈拓
朱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5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黄宇
黄波
刘安铭
唐林
周鑫
王韶亮
邹永根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16
增强创伤后小鼠巨噬细胞的芳香烃受体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
旷田垠
殷双琴
代伟宏
罗莉
陈涛
梁星河
王日兴
梁华平
朱俊宇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17
调节性T细胞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促进皮肤屏障破坏后的先天性炎症反应
张凡(编译)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18
天然与重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小刚
陈蕾
李海航
胡妍珂
熊雅慧
黄薇
苏沙沙
祁少海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19
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龙露瑶
陈燕微
邓如非
姜臻宇
张友来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20
褪黑素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Smad信号通路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蒋祉萱(编译)
姚敏(审校)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