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育科学探索》

作品数236被引量174H指数5
《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等,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当代继续教育;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7-075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2-1921/G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征稿启事
1
《教育科学探索》 2023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等,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CN42-1921/G4,ISSN2097... 《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等,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CN42-1921/G4,ISSN2097-0757)。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教育厅 国家新闻出版署 科学探索 ISSN 教育学术期刊 征稿启事 公开发行
原文传递
征稿启事
2
《教育科学探索》 2022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 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CN42-1921/G4,ISSN2097-07... 《教育科学探索》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当代继续教育》,202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1] 1669号文批准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CN42-1921/G4,ISSN2097-0757)。双月刊,每逢单月10日出版。《教育科学探索》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教育政策,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教育厅 正确舆论导向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体系建设 办刊宗旨 国家新闻出版署 科学探索 ISSN
原文传递
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探析
3
作者 周悦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教师评价机制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抓手。教师群体对评价政策的理解与配合是评价改革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调研显示,教师具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强烈意愿,会平衡兼顾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利用多种渠道提高教书育... 教师评价机制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抓手。教师群体对评价政策的理解与配合是评价改革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调研显示,教师具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强烈意愿,会平衡兼顾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利用多种渠道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同时也存在教师投入与发展阶段密切关联,评价过程侧重结果性评价,结果使用中守底线作用凸出、树高线作用缺乏等现实困境。面向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高校要改革评价导向,着力构建融合多元价值、提升育人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合理绩效评估,全面评估教师教书育人业绩与贡献;实化多元激励,形成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实质等效;注重政策动态调整,做好外部政策的“减震器”和“放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教书育人 政策执行 目标群体 综合激励
原文传递
美国高校学情调查的范畴、过程与效果——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
4
作者 张晓冬 郑丹丹 《教育科学探索》 2022年第6期83-93,共11页
通过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情调查分析发现,其学情调查数据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经验、校园生活体验、个人未来规划与发展需求、学生家庭背景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信息。学情调查数据的多源异构与多方互证保证了其调查数据的科学性,... 通过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情调查分析发现,其学情调查数据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经验、校园生活体验、个人未来规划与发展需求、学生家庭背景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信息。学情调查数据的多源异构与多方互证保证了其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完善的数据处理技术是提高学情调查数据价值的关键,而调查报告满足不同群体诉求则体现了调查数据的多元应用价值。根据美国学情调查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研究认为我国学情调查只有上升到高校决策需求的高度才能得以广泛开展,而打破数据“孤岛”,完善信息数据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进学情调查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快院校研究者的培训是提高学情调查质量和应用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研究 学情调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原文传递
论高校教师数字焦虑的表征、成因及应对——基于教师个体的微观叙事分析
5
作者 黄道主 张媚娟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迭代优化中的数字技术是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使用数字技术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时,高校教师容易产生消极的数字焦虑,具体表征为数字权利的焦虑、技术依赖的焦虑、角色进阶的焦虑等。通过对教师个体的微观叙事分析发现,这... 迭代优化中的数字技术是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使用数字技术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时,高校教师容易产生消极的数字焦虑,具体表征为数字权利的焦虑、技术依赖的焦虑、角色进阶的焦虑等。通过对教师个体的微观叙事分析发现,这种心理焦虑状态是教育数字化生态、技术与教育环境融合态势以及教师自身认知共同导致的结果。为有效应对数字焦虑,应重视保障教师的数字权利,健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数据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机制;加强学校支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强化教师的情感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数字焦虑 微观叙事
原文传递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教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温金梅 邓培蓉 《教育科学探索》 2022年第6期57-64,共8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各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学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原则,把思政元素融入心理教育课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各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学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原则,把思政元素融入心理教育课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因此,在协同育人视域下,探究心理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就学校心理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进行阐述,其次对现阶段高校心理教育实践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理念更新、教材建设、内容丰盈、模式创新、领域拓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等六个方面探讨学校心理教育课程思政实现的基本路径,增强高校心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心理教育 课程思政 路径探析
原文传递
科南特“非升即走”制度的历史审视和现实反思
7
作者 胡莎莉 邱艳萍 蔡玲玲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高校教师的聘任与考核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话题,哈佛大学科南特校长任职期间所提出的“非升即走”制度成为全世界效仿的范本,通过对科南特“非升即走”制度生成机理、运行规则、基本特征、实施效果这几个方面的历史审视,对我国一... 高校教师的聘任与考核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话题,哈佛大学科南特校长任职期间所提出的“非升即走”制度成为全世界效仿的范本,通过对科南特“非升即走”制度生成机理、运行规则、基本特征、实施效果这几个方面的历史审视,对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行现实反思,并提出改善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现状的意见,诸如:“甄选移植土壤”:支持学术自由;“破五唯立多维”:调整聘任机制;“扶上马送一程”:建立保障机制,以便为我国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 “非升即走” 考核标准
原文传递
教育家罗炳之先生精神风范的渊源探赜、图景擘画与当代传承
8
作者 原左晔 尚瑞茜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罗炳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教育学建设重要的奠基人与建设者。在中华传统文化与新式教育的涵养、海外求学访问经历的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与熏陶和中国教育实践的磨砺与锻造下,罗炳之先生形成了匡扶时难、情系家国... 罗炳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教育学建设重要的奠基人与建设者。在中华传统文化与新式教育的涵养、海外求学访问经历的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与熏陶和中国教育实践的磨砺与锻造下,罗炳之先生形成了匡扶时难、情系家国的爱国精神,笃实敬业、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敢为人先、自由求真的科学精神,爱智统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严于律己、笔耕不辍的自律精神以及文以载道、躬行践履的弘道精神,其精神风范作为我国教育家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当代教育学人树立“接着讲”的立场,承先生之风范、扬先生之学风、习先生之方法,以期其精神风范薪尽火传,代代不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炳之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中国教育学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文化身份的价值及其实现
9
作者 陈鹏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5期4-10,共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出现了文化身份的价值迷失。社会文化治理结构、乡土文化和乡村教师个体身份在乡村教师文化身份的价值实现中具有不同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乡村教师因其所处的文化场域的特殊性使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出现了文化身份的价值迷失。社会文化治理结构、乡土文化和乡村教师个体身份在乡村教师文化身份的价值实现中具有不同的影响和意义,然而乡村教师因其所处的文化场域的特殊性使其在社会转型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面临着不同的困境,有待突破。乡村教师文化身份价值的重建,需要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乡村教师乡土情感,强化其职业认同感;唤醒乡村教师文化自信,重塑其社会文化地位。从而,使乡村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能够在社会转型中得到基本而深刻的确立,真正唤醒其文化身份存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教师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大数据推动教育治理的愿景、技术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鹏 李大卫 《教育科学探索》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推动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带来重要契机,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精准识别治理对象和创新治理技术手段等方面提供了强力支撑。然而,检视大数据的产生和... 推动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带来重要契机,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精准识别治理对象和创新治理技术手段等方面提供了强力支撑。然而,检视大数据的产生和开发路径,因其数据易集聚的特性和技术门槛,极易形成数据鸿沟,进而区隔治理主体;而其算法偏见和基于历史的决策方法,暗含错判治理对象、限制教育未来发展的可能;新兴的技术手段也会因全景监控和全面量化,带来惩罚焦虑和教育治理目标异化。为应对上述风险,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还需从推动技术进步、赋权弱势主体、加强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教育治理 治理愿景 技术风险
原文传递
幼小衔接观念与儿童入学准备间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刘梦君 杨慧 +2 位作者 俞文 张利钊 何朝玉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幼小衔接对于儿童顺利开展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意义重大,教师和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会对幼儿的入学准备产生显著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时空环境、教育期望、学习品质等维度衔接观念与各维度入学准备的影响关系,而生态发展与师生关系衔... 幼小衔接对于儿童顺利开展小学阶段的生活学习意义重大,教师和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会对幼儿的入学准备产生显著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时空环境、教育期望、学习品质等维度衔接观念与各维度入学准备的影响关系,而生态发展与师生关系衔接观念与入学准备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尚存在不足,且衔接观念与入学准备各维度总体层面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华中地区某市17所幼儿园为对象,研究发现,学习品质观念和生态发展观念对身心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有积极影响,时空环境观念和教育期望观念对生活准备有积极影响,师生关系观念对社会准备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儿童入学准备的角度为教师家长衔接观念引导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观念 入学准备
原文传递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前教师教学研究:理论视野、实践目标与模式革新
12
作者 李王伟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
近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理论发展、策略设计、风险评估及哲学反思,未能从教育主体视角出发,阐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与实践影响,致使生成... 近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理论发展、策略设计、风险评估及哲学反思,未能从教育主体视角出发,阐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与实践影响,致使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出现过程浅层化、效果碎片化、评价形式化等现象。为改善这种情况,文章聚焦职前教师教学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视角,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功能特性,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下职前教师教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目标。并从“研究—学习—探究”的实践逻辑出发,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前教师教学研究的革新模式。以师范生专业课程调研实践为例,示范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前教师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效果,为职前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职前教师 教学研究 模式革新
原文传递
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黄明明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了探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量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量表、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满意度量表对1182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教师教育课程认同、... 为了探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量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量表、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满意度量表对1182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专业承诺、学习满意度及从教意愿之间彼此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教师教育课程认同直接显著预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也可以通过提高专业承诺和学习满意度而预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因此,专业承诺和学习满意度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之间起到链式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认同 从教意愿 专业承诺 学习满意度 学前教育专业
原文传递
他们为什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青年博士职业决策影响机制的质性研究
14
作者 马立超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本研究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21名博士后展开深度访谈,通过三级编码来构建青年博士入职决策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发现,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体验反馈构成影响职业选择的四维框架,具体表现为就业形势与职业发展的双重压... 本研究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21名博士后展开深度访谈,通过三级编码来构建青年博士入职决策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发现,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体验反馈构成影响职业选择的四维框架,具体表现为就业形势与职业发展的双重压力、功利性与情感性态度的共同驱动、学术关系与工作状态的内外控制力、外部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强化作用。其中,职业发展、情感性态度和工作状态是影响职业选择最主要的因素,最终是否入职博士后取决于“拉力+反推力”和“推力+反拉力”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 青年博士 入职决策 职业选择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主体时间异化危机与优化路径
15
作者 赵钱森 张晓文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5期84-90,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正在发生反转性变化,教师的主体时间可能面临多重困境。在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下,教师主体时间由技术制造出“快节奏”的时间客体化身,催生出“慢生活”的时间主体形式。本文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角,分析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正在发生反转性变化,教师的主体时间可能面临多重困境。在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下,教师主体时间由技术制造出“快节奏”的时间客体化身,催生出“慢生活”的时间主体形式。本文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视角,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背景下教师主体时间的异化风险:情感互动的时间消弭,教师身份认同的时间剥夺,身心分离的时间弥散,教师感官体验的时间贫乏,主体存在的时间流逝。为规避智能时代教师的主体时间异化风险,应遵循人本取向的智能技术设计,平衡教师工作时间的快慢秩序,优化数字化时代下教师能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时间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技术风险
原文传递
课程治理与教育治理的衔接:逻辑、价值与路径
16
作者 陈军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课程治理是教育治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课程治理推动教育治理具有实践上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必然性。从课程治理与教育治理理论的内在一致性、课程治理的实践需求和时代路向出发,可以系统梳理二者衔接的生成...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课程治理是教育治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课程治理推动教育治理具有实践上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必然性。从课程治理与教育治理理论的内在一致性、课程治理的实践需求和时代路向出发,可以系统梳理二者衔接的生成逻辑。以课程治理促教育治理是构建教育治理现代化理论,完善教育基层治理,开拓教育治理层次,强化教育治理效果的必要举措。未来应坚持理念先行,抓住课程治理的本质,坚定多元共治的基本理念;重视文化筑基,培育课程治理的文化,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结合;提供内部保障,提高课程治理的能力,完善学校课程治理的结构;紧跟政策导向,增强课程治理的意识,关注教育治理政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治理 教育治理 生成逻辑 多元共治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演变过程和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莎莎 钟晓龙 李慧慧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走过了由试点初探到大力推进、再到改革优化的演变过程,经历了“重中之重”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等不同形式。本文基于诺斯...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走过了由试点初探到大力推进、再到改革优化的演变过程,经历了“重中之重”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等不同形式。本文基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发现政策演变呈现以下特征:由外在服务到内在提升的演变任务、由单一主体到协同治理的演变主体、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为动力、以效率优先为演变路径。本文肯定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对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探讨未来如何更为科学有效地推进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政策 制度变迁理论
原文传递
面向2035的高职高专教育规模与资源需求预测——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文伯 达选莹 《教育科学探索》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我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备受关注。研究基于1992-2021年高职高专教育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发展情况,采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2-2035年高职高专教育规模和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备受关注。研究基于1992-2021年高职高专教育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发展情况,采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22-2035年高职高专教育规模和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高职高专规模发展可能出现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三种模式,规模变化将经历波动增长、稳定增长和增长缓和三个阶段,规模扩张会导致经费、物资和师资供给的巨大压力。为此,研究建议积极观测高职高专规模发展影响指标的动态变化,实现高职高专教育规模的科学预测;向中增长模式靠拢制定高职高专发展规划,提供高职高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持续地加大高职高专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供给,提供高职高专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教育规模预测 资源需求预测 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
原文传递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个案研究:现实图景及应对之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梅勇 夏思琴 柴雪萍 《教育科学探索》 2022年第3期59-68,共10页
“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个案研究方式调查了某省属高校六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状况,研究发现:(1)受访教师知晓“课程思政”,但对其内涵存在误解;(2)教师需... “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个案研究方式调查了某省属高校六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状况,研究发现:(1)受访教师知晓“课程思政”,但对其内涵存在误解;(2)教师需要来自校、院层面更系统性的支持;(3)教师多以随机和附带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缺乏课程思政自觉;(4)教师对自身思政教育能力信心不足,缺乏适合的教学资源。基于此文章从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了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师 认知与实践
原文传递
人性假设理论视角下“县管校聘”改革困境与对策
20
作者 汪丞 刘雅琴 《教育科学探索》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县管校聘”改革是推进教师全员定期交流,促进师资统筹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由于教师交流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考量,“县管校聘”改革存在诸多困难。运用人性假设理论,从复杂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文化人五个维度分析“县管... “县管校聘”改革是推进教师全员定期交流,促进师资统筹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由于教师交流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考量,“县管校聘”改革存在诸多困难。运用人性假设理论,从复杂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文化人五个维度分析“县管校聘”改革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改革的建议:加强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分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明确交流作为教师法定义务,激励教师主动参加交流;尊重教师职业发展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加强对交流教师的人文关怀,增进教师对改革的拥护等,这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设理论 县管校聘 教师交流 困境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