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书法》

作品数13500被引量859H指数5
书法刊物。旨在介绍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指导读者学习和欣赏,为提高中华民族书法篆刻艺术水平服务。内容现代与古代兼顾,书法为主,刻印为副,作品和文字并重。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上海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603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1067/J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3,5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访美散记
1
作者 华人德 《书法》 202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因应邀参加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举办的“中国书法的文字及其文化背景”国际学术会议,我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深夜抵达美国新泽西州的纽沃克机场,白谦慎、罗伯特·哈里斯夫妇和方尔义四人已在接候。白谦慎与我是北大的同届同学和... 因应邀参加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举办的“中国书法的文字及其文化背景”国际学术会议,我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深夜抵达美国新泽西州的纽沃克机场,白谦慎、罗伯特·哈里斯夫妇和方尔义四人已在接候。白谦慎与我是北大的同届同学和好友,罗伯特·哈里斯是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中文名字叫韩文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中文名字 美国新泽西州 哈里斯 艺术馆 国际学术会议 谦慎
原文传递
清阮元书法作品选
2
作者 阮元 《书法》 2024年第1期113-136,201-208,共32页
原文传递
传宋高宗行书《千字文》略考——从杭州碑林藏石刻本说起
3
作者 郑道骏 《书法》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对杭州孔庙碑林藏传宋高宗书《千字文》碑的渊源及其书法艺术进行考述,初步考证出传宋高宗书《千字文》碑是根据《三希堂法帖》第六卷中的宋高宗书《千字文》所摹刻,其底本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宋高宗书《千字文》册页,书者... 本文对杭州孔庙碑林藏传宋高宗书《千字文》碑的渊源及其书法艺术进行考述,初步考证出传宋高宗书《千字文》碑是根据《三希堂法帖》第六卷中的宋高宗书《千字文》所摹刻,其底本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宋高宗书《千字文》册页,书者应为宋代御书院中人,文本内容在书写和摹刻时因避讳而有所改动。此碑书风典雅,许多字形皆从《集王圣教序》出,是宋代院体书风的典型代表,具备一定书法史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高宗 《千字文》 御书院 院体
原文传递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看明中期朱奇源的法书鉴藏与交游
4
作者 辛梦玮 《书法》 2024年第1期186-191,共6页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晋靖王朱奇源为世子时汇集晋府所藏法帖并增选宋、元、明书家作品,于弘治二年(一四八九)镌刻而成。本文试图从法帖刊行者朱奇源入手,分析其选帖标准和鉴藏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晋王府宗室与官员和文人的交游活动对...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晋靖王朱奇源为世子时汇集晋府所藏法帖并增选宋、元、明书家作品,于弘治二年(一四八九)镌刻而成。本文试图从法帖刊行者朱奇源入手,分析其选帖标准和鉴藏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晋王府宗室与官员和文人的交游活动对《宝贤堂集古法帖》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探讨明中期晋藩刻帖活动特点及朱奇源的书画鉴藏交游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贤堂集古法帖》 朱奇源 晋藩 刻帖
原文传递
作书的“内在之眼”——论简牍书法何以小字大气象
5
作者 石子屹 《书法》 202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简牍书法主要存在于隶变时期,这一时期所存在的书体主要有篆隶、隶书以及草隶三种形式。其主要是指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的文字,简主要指竹制材料,而牍主要指木制材料。竹简和木牍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我国北方竹子产量较少,因而... 简牍书法主要存在于隶变时期,这一时期所存在的书体主要有篆隶、隶书以及草隶三种形式。其主要是指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的文字,简主要指竹制材料,而牍主要指木制材料。竹简和木牍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我国北方竹子产量较少,因而书写大都是在木牍上,例如居延简牍大多都是木牍,只有极少量的竹简,而南方地区则有着丰富的竹子资源,例如湖北、湖南以及江苏连云港等地均出土了大量的竹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连云港 木牍 竹简 竹子资源 地域差异 三种形式
原文传递
书艺与书学的相即相成
6
作者 邓宝剑 《书法》 2023年第1期169-170,共2页
书艺与书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书艺与书学的区别;第二是书艺与书学之相即,就是相互接近、相互渗透;第三是书艺与书学之相成,就是相互间的助益与成全。宋代的严羽曾经把诗歌艺术与读书穷理区分开来,他认为诗歌有一... 书艺与书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书艺与书学的区别;第二是书艺与书学之相即,就是相互接近、相互渗透;第三是书艺与书学之相成,就是相互间的助益与成全。宋代的严羽曾经把诗歌艺术与读书穷理区分开来,他认为诗歌有一种特别的趣味,诗人有一种特别的才能,所谓“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个说法放在书法领域也完全合适。书法艺术的趣味不同于学术研究,书法家的才能也和学者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艺 书学 书法艺术 诗歌艺术 学术研究 趣味
原文传递
唯吾性好穷理,不能为无用之学——晚清经世政治视阈下的《广艺舟双楫》
7
作者 康守永 《书法》 202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作为晚清最全面、最系统的书论,写于康氏政治困顿之际,该书不仅是一部书学作品,同时也是晚清经世政治大背景下康有为寄托政治理想的一部著述。本文以康有为整体思想出发,梳理其中蕴含的世界主义文字观、功利主义书...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作为晚清最全面、最系统的书论,写于康氏政治困顿之际,该书不仅是一部书学作品,同时也是晚清经世政治大背景下康有为寄托政治理想的一部著述。本文以康有为整体思想出发,梳理其中蕴含的世界主义文字观、功利主义书学观以及重审康有为“崇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实用观。通过分析可知康氏专注经世致用,将书法作为其政治困境的突破点的载体,又用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的论述方式援书学以论政事,《广艺舟双楫》中的书法观念与康有为的政治抱负互为注脚,艺术与政治观念的结合无疑推动了传统书法思想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 书学 政治
原文传递
卷首语
8
《书法》 2023年第4期49-49,共1页
学术风气之于书法取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清代碑学思潮的发展情况为例,其与学术界风气的转变息息相关。清初,顾炎武、朱彝尊等考据派学者将碑版资料引入学术研究,并广泛搜集、传拓碑刻,加之部分金石学者直接参与隶书实践,清初隶书... 学术风气之于书法取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清代碑学思潮的发展情况为例,其与学术界风气的转变息息相关。清初,顾炎武、朱彝尊等考据派学者将碑版资料引入学术研究,并广泛搜集、传拓碑刻,加之部分金石学者直接参与隶书实践,清初隶书得以率先复兴并繁荣。乾嘉时期,朴学大兴,识字训诂之学成为学者治经史的门径,文字学因此盛行于世,从而直接推动了清代中期篆书书法的兴盛。篆隶书体的实践提升了书法家对秦汉碑刻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版 学术风气 隶书 卷首语 乾嘉时期 学术研究 碑刻 清代中期
原文传递
朝花夕拾(文摘)
9
《书法》 2023年第8期188-189,共2页
衡正安《当代名人书画究竟有没有价值?》在中国书画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名人书画。所谓的名人书画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自身是书画家,在书画界比较知名,是书画界的名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名人书画;另一个是原本不是书画家,更不以书... 衡正安《当代名人书画究竟有没有价值?》在中国书画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名人书画。所谓的名人书画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自身是书画家,在书画界比较知名,是书画界的名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名人书画;另一个是原本不是书画家,更不以书画为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界 朝花夕拾 书画家 名人书画
原文传递
清末碑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以沈曾植、王世镗为例
10
作者 随文豪 《书法》 2023年第7期86-91,共6页
沈曾植、王世镗作为清末碑帖交融的代表性书家,通过《爨宝子碑》《月仪帖》《流沙坠简》的学习,厘清了清代碑学一味追求雄强的时弊,矫正了碑学、帖学两派的局限,从理论和实践将碑与帖进行融汇,推动清末书法碑帖交融的新思路,对清末章草... 沈曾植、王世镗作为清末碑帖交融的代表性书家,通过《爨宝子碑》《月仪帖》《流沙坠简》的学习,厘清了清代碑学一味追求雄强的时弊,矫正了碑学、帖学两派的局限,从理论和实践将碑与帖进行融汇,推动清末书法碑帖交融的新思路,对清末章草和碑帖融合起到了重要推动。清代碑学的去人文化,抛弃帖学笔法,致使碑派与帖派的分裂,帖派行草书纤弱、审美高度缺失,碑派一味雄强导致书法难以雅化,而以沈曾植、王世镗为代表的碑学章草,提出了章草崇简、章草写意、章草结体的理念,极大地反思和推动了清代碑学草书的关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爨宝子碑》 沈曾植 王世镗 碑帖互通
原文传递
翁方纲『力诋』邓石如事件考辨——以包世臣《完白山人传》的解读为中心
11
作者 桂再宁 《书法》 2023年第8期143-146,共4页
翁方纲“力诋”邓石如,最早见于包世臣《完白山人传》,后世著述多据此延伸。通过考证此传中所载的金榜与邓石如订交事件,发现与其他史料有抵牾,由此管窥此传的可信度有待商榷。因此,“力诋”一事或有可疑。笔者以为,从包氏作传目的、翁... 翁方纲“力诋”邓石如,最早见于包世臣《完白山人传》,后世著述多据此延伸。通过考证此传中所载的金榜与邓石如订交事件,发现与其他史料有抵牾,由此管窥此传的可信度有待商榷。因此,“力诋”一事或有可疑。笔者以为,从包氏作传目的、翁氏的地位性情等方面来看,翁氏因邓氏“不至其门”而“力诋山人”,有包氏夸张的成分。然包氏所载也不应全是空穴来风,翁氏或因邓氏的学识、书风及个性等方面对邓氏不欣赏。通过对此事的考辨,打破人们关于翁氏轻易诋毁邓氏的印象,兼论乾嘉学者的书法观念问题以及学术素养对书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邓石如 《完白山人传》
原文传递
崇尚自然:董逌书论中的美学倾向
12
作者 林苗苗 《书法》 2023年第1期162-165,共4页
北宋书论家董逌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想,本文以这一主要命题展开分析和阐述。有别于前人书论,董逌将从作为自然主体的人置于最主要的地位,强调人之习性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并引申出“笔意”“天机”“法度”“技道”等一系列概念。这... 北宋书论家董逌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想,本文以这一主要命题展开分析和阐述。有别于前人书论,董逌将从作为自然主体的人置于最主要的地位,强调人之习性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并引申出“笔意”“天机”“法度”“技道”等一系列概念。这种强调主体灵性和真性的艺术创作是超越于自然、法度、规矩的神品佳作的核心动力,这不仅摆脱了传统书法对于“形似”“积学”等观念的束缚,更赋予了书法创作的神秘性和哲学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涵和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逌 书法审美 天机自然
原文传递
阮元碑学理论与实践差异性研究
13
作者 张恒 《书法》 2022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作为清代书坛的标志性书风,与书史上其他书风现象不同的是,清代碑学是一场理论先行而后形成规模的书法现象。清代碑学理论是以阮元“南北二论”为开端的,阮元作为清代碑学理论的开创者,书法实践上却不见北碑痕迹,与碑学理论存在巨大差... 作为清代书坛的标志性书风,与书史上其他书风现象不同的是,清代碑学是一场理论先行而后形成规模的书法现象。清代碑学理论是以阮元“南北二论”为开端的,阮元作为清代碑学理论的开创者,书法实践上却不见北碑痕迹,与碑学理论存在巨大差异。鉴于此,本文以阮元碑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性为切入,旨在揭示二者之间差异现象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理论 实践 差异性
原文传递
名帖竞临——黄庭坚《小子相孏书帖》(上)
14
《书法》 2022年第1期201-205,共5页
原文传递
上海市高校“渊雷杯”师生楹联书法作品展开幕
15
作者 《书法》 2022年第2期199-199,共1页
2022年1月10日、上海市高校“渊雷杯”师生植联书法作品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普陀区美术馆)举行。此次活动以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上海书协荣誉理事,上海检联学会首任会长苏渊雷的名字命名,共征得上海四十九所高校师生二百八十余件... 2022年1月10日、上海市高校“渊雷杯”师生植联书法作品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普陀区美术馆)举行。此次活动以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上海书协荣誉理事,上海检联学会首任会长苏渊雷的名字命名,共征得上海四十九所高校师生二百八十余件来稿。作品遵循槛联撰写规范和书法精美的要求,最终展出二十五所高校师生共百一十三件作品:展览作品题材广泛,既有讴歌伟大时代、影显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体现文人志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书体丰富、风格多样,体现了“书联俱佳”的效果。从中也反映出上海高校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给当下书法文本创作提供一次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展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市高校 书协 楹联书法 展览作品 撰写规范 优秀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名帖竞临——米芾《彦和帖》
16
《书法》 2022年第2期203-207,共5页
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关键词 顿首 名帖 米芾
原文传递
明清易代之际的书法
17
作者 叶康宁 《书法》 2022年第2期160-161,共2页
江山鼎革之际,为大江大河所裹挟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分光镜,可以折射出波澜壮阔的时代。所以,明清易代历来都是史家驰骋史才的重要场域,他们的历史书写,不止于钩沉史事,还会借前人酒杯,浇自家块垒。余怀的《板桥杂记》、陈寅恪的《... 江山鼎革之际,为大江大河所裹挟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分光镜,可以折射出波澜壮阔的时代。所以,明清易代历来都是史家驰骋史才的重要场域,他们的历史书写,不止于钩沉史事,还会借前人酒杯,浇自家块垒。余怀的《板桥杂记》、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周绚隆的《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或歌录『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或『发皇心曲,以俟百世』,或还原和描述一个家族『几代人在明清易代之际的价值选择和人生遭际』。他们精彩的史笔牵引着我们,那些过往的历史人物跨越了时空,与我们同呼吸,让我们为之击节扼腕。相对小众的艺术史写作,能否反映这样的大时代?我推荐大家读薛龙春的新著《王铎四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遭际 《板桥杂记》 明清易代 历史书写 余怀 史笔 《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
原文传递
北宋笔记中的书法润笔研究
18
作者 邢胜峰 《书法》 2022年第11期89-92,共4页
本文以河南大象出版社陆续出版的《全宋笔记》中北宋笔记为依据,甄选出有关润笔的史料,特别关注了北宋时书法润笔的现象。在此基袖上进一步勾勒出北宋书法在尚意书风引领下书法润笔的起源和种类、北宋世人对待书法润笔的态度,讨论了书... 本文以河南大象出版社陆续出版的《全宋笔记》中北宋笔记为依据,甄选出有关润笔的史料,特别关注了北宋时书法润笔的现象。在此基袖上进一步勾勒出北宋书法在尚意书风引领下书法润笔的起源和种类、北宋世人对待书法润笔的态度,讨论了书法润笔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意义以及对当今书坛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笔记 书法润笔 濡润
原文传递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作者 陈忠康 陈志平 《书法》 2022年第4期203-203,共1页
释文: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资治通鉴》释义:人民拥护是国家安定之基,信守承诺是民众乐业之本。不信守承诺便无法差遣人民... 释文: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资治通鉴》释义:人民拥护是国家安定之基,信守承诺是民众乐业之本。不信守承诺便无法差遣人民,没有民众支持便无法守护国家。因此古时的王者不欺蒙天下,霸者不欺凌四方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会欺侮他的黎民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信守承诺 霸者 王者
原文传递
"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作品选
20
《书法》 2022年第8期120-128,共9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