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作品数2151被引量11895H指数42
《中国地震》创办于1985年,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地震工作者及大专院校、研究所师生为读者对象,主要刊载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地震预...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468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008/P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2,151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1
作者 钟骏 周志华 +3 位作者 马玉川 宋金 冯晓博 王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3-501,共9页
基于全国地下流体观测网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并结合同震静态应变场探讨了水温同震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水温同震观测点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滇菱形块体... 基于全国地下流体观测网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并结合同震静态应变场探讨了水温同震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水温同震观测点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滇菱形块体中南部;震中距Δ≤500km范围内水温同震以下降—恢复型和上升型为主,水温同震项数及测项比随震中距的增加逐渐减少;水温同震响应幅度与震中距和地震能量密度显著相关,且随震中距的增加呈指数衰减,随地震能量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大;水温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天以内,持续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加呈指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水温 同震响应 机理
下载PDF
致谢审者
2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1年《中国地震》在众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出版任务。为保证刊物质量,他们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为本刊审稿,他们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在此,我们谨向一年来为本刊辛勤审稿的各位专家(以姓名笔画为序)... 2021年《中国地震》在众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出版任务。为保证刊物质量,他们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为本刊审稿,他们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在此,我们谨向一年来为本刊辛勤审稿的各位专家(以姓名笔画为序)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刊物质量 严谨治学 审稿 审者 《中国地震》 实事求是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中提升志愿服务应急能力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勤 艾小燕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0-632,共13页
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元素,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从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现状来看,无... 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元素,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从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质还是量上,志愿服务都难以满足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对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梳理和对灾区的实证调研,提出了重大突发事件中增强志愿服务应急法治能力建设,加强"平战结合"的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互联网+"多方合作的联动协调能力,制定志愿服务应急的精准激励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对于改善重大突发事件中志愿服务应急能力困境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志愿服务 应急处置能力
下载PDF
2019年秘鲁北部M7.8地震的矩张量解与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姗姗 徐志国 +2 位作者 黄志斌 赵博 张广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3,共11页
2019年5月26日(北京时间)秘鲁北部发生M7.8地震,震源深度为100km。本文利用国际地震学研究联合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提供的远场波形数据,通过波形反演方法快速反演得到此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和破裂过程。W震相快速矩张量解反演结果表... 2019年5月26日(北京时间)秘鲁北部发生M7.8地震,震源深度为100km。本文利用国际地震学研究联合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提供的远场波形数据,通过波形反演方法快速反演得到此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和破裂过程。W震相快速矩张量解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是一次中深源正断层型地震事件,可能是由于正在向下俯冲的纳斯卡板块产生规模巨大的伸展变形所致。远震体波反演有限断层模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高倾角的NNW向断层面,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开始,由震中主要向NNW方向延伸破裂,最大滑移量约3m;地震破裂时间约为70s,在40~60s时释放了整个地震80%的地震矩能量,主要破裂区域在震后40s后才开始形成,在40s之前,破裂的集中程度和地震矩释放的规模均较弱,断层在破裂开始后逐渐加速破裂,约50s时地震矩释放速率达到峰值,60s后破裂迅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北部M7.8地震 W震相 矩张量解 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17年3月27日漾濞5.1级地震前后气枪震源观测走时数据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建文 何应文 +3 位作者 张鹏映 叶泵 邓嘉美 赵家本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6-684,共9页
以2017年3月27日漾濞5.1级地震为例,根据区域特性和信噪比要求,选取数据较为完整的6个台站记录的2017年1月1日~6月6日期间的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气枪震源波形资料,采用互相关检测技术提取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的走时数据,并对漾濞5.1级地... 以2017年3月27日漾濞5.1级地震为例,根据区域特性和信噪比要求,选取数据较为完整的6个台站记录的2017年1月1日~6月6日期间的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气枪震源波形资料,采用互相关检测技术提取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的走时数据,并对漾濞5.1级地震前后走时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5.1级地震前后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存在较为明显的走时变化,且短期内走时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相关台站异常幅度大小和异常出现时间存在细小差异。地震发生前,6个台站走时低值异常过程明显,以YUL台最为显著。地震发生前后走时变化形态特征为双“V”型,漾濞5.1级地震发生在第1个“V”型末端。地震发生后,不同方位相关台站受地震的影响程度不同,走时波动大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5.1级地震 气枪震源 走时变化
下载PDF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明勇 于海生 +6 位作者 李志雄 李杰 王秀文 李岩峰 寇建新 冯军 张平法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7-844,共8页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拟优化布设结果。该优化布设结果消除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盲区,有助于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 监测效能 断层活动 优化
下载PDF
内蒙古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艳红 舒雷 +2 位作者 刘永梅 张珂 尹占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1-744,共14页
内蒙古测震台网自"十五"数字化网络建成以来,一直使用华南速度模型。多年的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结果显示,华南速度模型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2016年开始使用的内蒙古2015速度模型也不能完全满足内蒙古各区域地震定... 内蒙古测震台网自"十五"数字化网络建成以来,一直使用华南速度模型。多年的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结果显示,华南速度模型不符合内蒙古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2016年开始使用的内蒙古2015速度模型也不能完全满足内蒙古各区域地震定位的需求。本文对内蒙古地区2009~2016年记录的所有M_L≥3.0地震震相数据利用速度拟合和折合走时方法,反演适合内蒙古西部、东部、中部各区域的分区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并对西部速度模型、东部速度模型、中部速度模型进行应用对比分析。各分区的地壳速度模型定位误差较小,可靠性和稳定性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模型 内蒙古2015速度模型 西部模型 东部模型 中部模型
下载PDF
金寨震群震源深度确定及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小厉 李玲利 杨源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金寨震群自2014年8月份开始活跃,随后发生多次有感中小震。震区群众反映对ML≥1.0地震均有感,并伴随有地声现象,可能是震源深度较浅的原因。本文主要利用s PL深度震相计算金寨震群地震的震源深度,共识别出16个地震的s PL震相,计算结果显... 金寨震群自2014年8月份开始活跃,随后发生多次有感中小震。震区群众反映对ML≥1.0地震均有感,并伴随有地声现象,可能是震源深度较浅的原因。本文主要利用s PL深度震相计算金寨震群地震的震源深度,共识别出16个地震的s PL震相,计算结果显示,这16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在3.0~4.7km,比2014年4月20日霍山M_S4.3、2011年6月7日桐城MS3.6地震的震源深度浅。同时利用hypo DD方法对该震群进行重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震群的扩展系数为0.27m^2/s,这与前人对龙滩水库、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的计算结果接近。结合震群震源深度浅、扩展系数较小及时间丛集、空间紧密等特征对震群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震群可能由水库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寨震群 深度震相 扩展系数 水库诱发
下载PDF
2000~2004年山西重力场变化及小波多尺度分解
9
作者 冯建林 檀玉娟 +3 位作者 秦建增 黄邦武 张瑞敏 谢汝一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2,共10页
利用山西流动重力测网资料和《GDPAS-MRG》软件,得到了2002年太原、2003年洪洞2次M_L5.0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000-2004年的山西重力场动态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对不同时空小波尺度下的重力... 利用山西流动重力测网资料和《GDPAS-MRG》软件,得到了2002年太原、2003年洪洞2次M_L5.0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000-2004年的山西重力场动态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对不同时空小波尺度下的重力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这2次地震均发生在重力变化梯度带的"0"等值线附近;②通过小波变换可获得不同尺度下的重力场变化,且随着阶次的增加,深部构造活动信息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测网 重力场变化 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解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2011年以来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琼 聂晓红 吴传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61,共14页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年11月1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年11月1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6月以来北天山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处于加速活动状态,进入应变能释放阶段;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震前先呈6级地震平静而后被打破、中强地震成组活动和空间迁移、条带和空区等较明显的中期异常;震前还出现了较为相似的4级以上地震围空和5级逼近地震,且逼近地震与主震发生时间间隔均为14天,显示了较清晰的异常图像和较明显的中短期震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尼勒克、巩留交界6 0级地震 2012年新源、和静交界6 6级地震 北天山地区 中短期异常
下载PDF
2010年4月14日玉树M_S7.1地震对余震的触发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金 蒋海昆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6-402,共7页
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余震及区域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在考虑震源区附近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基础上,由震源区构造应力和主震破裂产生的应力叠加,计算得到最容易破裂的余震断层面,进而计... 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余震及区域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在考虑震源区附近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基础上,由震源区构造应力和主震破裂产生的应力叠加,计算得到最容易破裂的余震断层面,进而计算玉树主震在上述余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静态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库仑应力变化图像与余震分布较为吻合,说明玉树主震对大部分余震有触发作用。利用相同方法计算了玉树主震对周边更大范围内地震的应力触发影响,发现大部分区域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与库仑应力变化图像基本一致,中小地震大多发生在正向触发区域,但量值较小。对余震断层面与主震完全一致的情形进行了同样的计算,与前述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显示,考虑区域应力场的计算方式所得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图像,能够更好地与余震及区域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1级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分布 区域应力场
下载PDF
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市与重庆潼南县交界5.0级地震概况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玉林 周荣军 +1 位作者 李勇 王赞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41,共7页
2010年1月31日四川盆地中部即四川省与重庆市接壤地区发生5.0级中强地震。经考察,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老木垭村与石佛村之间,震中烈度达到Ⅶ度。震区建筑物受损明显,重灾区内出现建筑物倒塌现象;水库、道路、桥梁等也遭... 2010年1月31日四川盆地中部即四川省与重庆市接壤地区发生5.0级中强地震。经考察,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老木垭村与石佛村之间,震中烈度达到Ⅶ度。震区建筑物受损明显,重灾区内出现建筑物倒塌现象;水库、道路、桥梁等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405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潼南交界 地震参数 地震烈度 震灾损失
下载PDF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发震构造与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志海 马宏生 曲延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5,共7页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打破了中国大陆6年多的7级地震平静,成为我国近期较为显著的一次地震事件。综合分析MS≥4.0余震分布、震区断裂性质以及等震线长轴方向等资料,认为郭扎错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据Harvard震源机...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打破了中国大陆6年多的7级地震平静,成为我国近期较为显著的一次地震事件。综合分析MS≥4.0余震分布、震区断裂性质以及等震线长轴方向等资料,认为郭扎错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据Harvard震源机制解分析,这次地震是在近NS向力的作用下,郭扎错断裂发生略带走滑分量的拉张破裂所致。通过地震前震区附近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发现,于田地震发生在1996年以来新疆南部及邻区7级地震有序分布的空段;震前震区附近有4级地震空区形成,空区持续91个月后发生了2006年9月12日皮山5.8级"信号震",其后1.5年发生于田7.3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发震构造 空区 信号震
下载PDF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简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纲 郭铁栓 王慧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关键词 地震序列 汶川县 数字地震台网 5.9级地震 地震速报 地震后 四川省 余震
下载PDF
1980年以来我国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陈化然 杨冬梅 +3 位作者 李琪 朱荣 蒋淳 王建国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6,共7页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越来越受到地震学家们的关注,监测并分析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近年来,我国从现场观测、震例研究、模拟实验及理论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越来越受到地震学家们的关注,监测并分析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近年来,我国从现场观测、震例研究、模拟实验及理论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对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相关观测与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研究表明:电磁波辐射现象与地震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电磁波观测资料是一种捕捉临震信号较有效的手段,有希望成为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磁辐射 观测与研究 前兆信息
下载PDF
由震源时间函数估算地震辐射能量
16
作者 刘倬 吴忠良 姚雪绒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0-355,共16页
用实际地震观测中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讨论了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问题。指出从辐射能量测定的角度看,实际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可以简化为三角形函数,同时一些复杂的地震可用两个或更多的三角形函数来表示。用三角形函数作为实际震源时间函... 用实际地震观测中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讨论了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问题。指出从辐射能量测定的角度看,实际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可以简化为三角形函数,同时一些复杂的地震可用两个或更多的三角形函数来表示。用三角形函数作为实际震源时间函数的简化,估算了一些地震的辐射能量。将NEIC的辐射能量测定结果与用震源时间函数得到的辐射能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估计具有比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时间函数 地震辐射能量 地震观测
下载PDF
欢迎订阅《中国地震》
17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地温对冻土动力特性及其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兰民 张冬丽 +1 位作者 吴志坚 马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205,共11页
地温是影响冻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基于对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 1级大震在多年冻土区所造成的地表变形与地震破坏特征的定量调查结果 ,通过冻土的振动三轴实验 ,研究了地温对冻土动本构关系、动弹性模量、阻尼比... 地温是影响冻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基于对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 1级大震在多年冻土区所造成的地表变形与地震破坏特征的定量调查结果 ,通过冻土的振动三轴实验 ,研究了地温对冻土动本构关系、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动强度等动力特性参数的定量影响规律 ;进而利用青藏铁路沿线 4个冻土剖面和该区 5 0年超越概率分别为 6 3%、10 %和2 %的场地基岩地震动时程 ,分析计算了不同地温下冻土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特征 ,研究了地温对冻土地面地震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应谱等的定量影响 ,为冻土区工程地基、路基以及地下工程震害防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地温 动力特性 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与破裂分段模型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立春 冉勇康 杨晓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 :乌加河段 (东乌盖沟 -大后店 )、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 (大后店 -得令山 )、大佘太... 通过对断裂的几何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古地震活动性以及分段边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段落组成可以初步确定为 :乌加河段 (东乌盖沟 -大后店 )、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 (大后店 -得令山 )、大佘太段 (得令山 -小佘太沟口 )和乌兰忽洞段 (小佘太沟口 -台梁 )等 4段 ,其间的段落边界分别为大后店山咀、得令山山咀和小佘太沟口阶区。这些段落为相互独立的地震活动单元 ,但不能排除乌加河段和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之间、大佘太段和乌兰忽洞段之间联合破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活动段落 活动断裂 古地震
下载PDF
2000年震情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东 刘桂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7-102,共6页
关键词 2000年 地震活动 空间分布 地震资料 地震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